第(1/3)页 第一个京口大亨郗鉴字道徽,高坪金乡人。他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士族豪门之后。他幼时孤贫但好学,素有儒雅之名。在八王之乱时曾跟随司马伦,后来发现司马伦有当皇帝的野心,认为这是送死的节奏,所以就托病回家了。东海王司马越也曾邀请过他,也被拒绝了。从事后赵王司马伦和东海王的下场看,他的政治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 汉赵的刘聪攻陷洛阳,郗鉴历尽艰辛回到家乡高平。他集结乡民一千多户到邹山逃避战乱,因为他统驭有方,部众发展到数万人。 后来在后赵石虎大军扫荡之下,被迫放弃邹山退到合肥。这年正逢司马睿建立的大晋发生“王敦之乱”,司马睿气死,新帝司马绍早就听说郗鉴忠义、勇武,便招揽他对抗王敦。王敦之乱平定之后,郗鉴因功受封高平侯,后来又平定苏峻、祖约之乱立下大功,加封南昌县公,从此入驻京口这块风水宝地。他在京口经营十一年,护卫京城,稳固朝局,对大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郗鉴死后,京口的执掌经历了蔡谟和何充、褚裒,但是这三个算是过度,因为他们在京口没有根基,最终还是由袭父亲爵位的郗愔再次回到京口。郗愔这个人忠心可嘉,字也写得不错,号称仅次于他姐夫王羲之。但是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和他父亲郗鉴差太远了,他儿子郗超是恒温的死党,和恒温里外应合将郗愔调走,桓温自领徐、兖二州刺史,京口落入了桓温的手里。 桓温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他是司马绍的驸马,大晋国的军事重地荆州就是他的大本营。三十三岁就掌控荆州军事,三十五岁的时候逆江而上征灭成汉(三国时的蜀地,巴氐族李雄建立),后来又两次北伐,在朝中一时无两。京口落入他的手里之后,整个江左之地两大军事重地荆州、京口在握,信心爆棚的桓温再度北伐,可惜这次遇上了一代猛人慕容垂,五万大军全军覆没。 桓温本想凭借北伐的功劳回来后就逼皇帝退位禅让,这次失利使得他狗急跳墙废掉了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司马昱是司马奕的堂叔,桓温的手下败将)为帝,以此立威。这个主意就是郗鉴的孙子,郗愔的儿子郗超出的。 后来桓温求赐九锡不成(被谢安、王坦之等一拖再拖),忧郁而死。 后来他的弟弟桓冲坐镇京口,三弟桓豁镇荆州。这个桓冲使个忠心之人,但是桓家拥两大军事重镇的事实使得朝廷和执政大臣谢安很不舒服,后来桓豁死后借故把桓冲调至荆州,从此京口落入谢家之手。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今年谢玄大败秦军,乘机从广陵转到京口。 初来乍道,要想在此站住脚军事政治是一方面,朝中有叔叔谢安,自己又建立了北府兵,现在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地方的民间势力。郗鉴经营多年,在他去世之后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一部分兄弟就转到了地下,暗中经营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这股势力有个名字叫寒衣会。 寒衣会是江左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帮派,江左文化分为侨、吴、士、庶四个方面。 士,士族、世族、门阀、高门。 庶,寒门、寒人、庶人,寒族。 这是江左社会的两大对立等级,士族是特权阶级,庶族没有特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