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节 五石散-《晋末修仙传》


    第(2/3)页

    ......

    四妾公面有忧色,询问道:

    “仙道,孽子可还有救?”

    高恩华摸出几粒丹药,说道:

    “此丹只能保令郎一时平安,如不戒服五石散,终有一日,神仙难救。”

    四妾公面有喜色,接过丹药。邀请道:

    “仙道好似喜闻音律,如不嫌弃老朽陋室寒屋。愿备下薄酒,与仙道长彻夜长谈。”

    司马雪一直在旁边转来转去,听两人说话,此时插话问道:

    “老先生号称四妾公,为何只见公,不见四妾呢?”

    四妾公指着院中的柳、桃、竹、杏四树,笑道:

    “小道长有所不知,老朽的四妾乃柳、桃、竹、杏等。”

    司马雪顿感新奇,扯了扯高恩华的袍袖道:

    “道长大叔,此地离太湖颇近,明日正好修练水遁术,今晚就在此听笛度夜好不好?”

    四妾公诚恳的说道:

    “今天若非仙道长循笛声而来,犬子可能不保。老朽家中恰有刚捕来的太湖白鱼,留下来尝尝鲜吧。”

    高恩华见盛情难却,只得点头允了。

    晚饭过程中,虽无酒肉,但宾主交谈甚欢。四妾公告诉高恩华。姓孔,世居吴县的庶族人家,天师道吴郡分坛负责管理吴县的“祭酒”。

    高恩华心中愕然,这般巧,四妾公竟然也是天师道中人,如此可见天师道在晋境的势力称得上如日中天。当下询问道:

    “贫道南行,一路之上所遇天师道众颇多。但穿着有别,行为相异。一教中人,何以有别呢?”

    四妾公在灯下出了会神,长叹一声道:

    “同为道门中人,说与道长知道也无妨。”

    窗外阵阵蝉鸣声中,摆曳灯下之下。四妾公给高恩华师徒、讲述了数百年来江湖中一段往事。

    “天师道,原名五斗米教,汉人张道陵在汉明帝末年创教于龙虎山,自称张天师,所以也称天师道。

    天师道传承数百年,在魏晋年间传至江南三吴郡县。不论豪门士族或寒门庶族中信徒众多。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吴郡杜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陶氏,吴兴沈氏等皆有信奉教徒。

    受世风与修习者影响,逐渐分为甘、苦两派修士。

    甘派修士以钱塘江杜子恭为代表,主张淡泊随性,不忌杀生,饮酒食肉,信奉异法。

    苦派修士以吴人卢悚为代表,以道家《上清经》与《灵宝经》为主吸取儒、佛两家的精要。主张师不受钱,鬼不饮食,戒绝甘、肥、辛、薰、酒色等。

    以苦为法,上解亿万道众无数劫,下除宗亲门徒诸般罪,拯救忧苦,济世渡危,其功至重,不可称量。”

    司马雪一边插嘴说道:

    “老先生把甘派修士一言带过,将苦派修士说得这般清楚,一定身为苦派修士了。”

    司马雪这般随意插话,原本极为失礼不妥。但四妾公见她容貌清秀,于灯火下、眼眸空灵清澈,一派顽皮憨态,竟不以为忤,反认为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