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投身庵门-《琴剑情侠》


    第(2/3)页

    两人听她直口道出,均羞喜不胜,朱淑真脸上更同红布一般。

    可圆早已看到了厉之华,不由细细打量一番,将他瞧得甚不好意思。

    厉之华施礼道:“晚辈厉之华参见师太。”

    可圆连忙伸手去扶,口中道:“厉公子不要客气。真是少年英俊,别同凡俗,和朱姑娘实为一对合珏壁人……”

    厉之华见她年约四十五六,虽已步入中年,但仍皮肤细腻,眉目清秀,下巴靠左又长颗豆粒大小的黑痣,更增媚态。可以想象出,这可圆尼年轻时,绝是一位婉绰风流女子。见她虽为出家之人,然言行举止活快不羁,跟有道僧尼的那种沉默无相、不苟言笑的表情大相径庭,心下不由暗暗称奇。

    可圆将他们三人带到后院,吩咐徒弟收拾两间好房,安排三等人住下。

    厉之华见可圆出房,也随即出了房道:“请问师太,北边那座集镇可有客栈?”

    可圆回头笑道:“那集镇小得可怜,唯清早有几户卖菜的,一两家小面馆,便不羞地称为集镇,实是让人笑掉大牙。如此弹丸小地哪有客栈,厉公子勿拘绳泥俗,庵中虽是女儿多,但她们均乃出家之人,没我的法旨,绝不会来打扰你们。只要公子不嫌弃……不不,庵中虽是清冷,各位若不嫌弃,暂屈几夜是了,何需去外处寻宿?”

    可圆似猛一省悟般地笑道:“嗳呀!那臭规俗矩是于我们出家人而言的,俗家人却不必拘节。贫尼知道公子想和那位朱姑娘同住一房,贫尼老糊涂了,身置佛门,却想不到这等缠绵事了。唉,可怜,可怜!我佛慈悲为怀,大士更念善施。我刚才所说,正是遵循我佛和观音大士原意,成人之美。阿弥陀佛。”

    厉之华见性情别出其他僧尼,如此之人,让朱淑真久留此地,倒似好说话。就道:“师太如此安排,晚辈感谢不尽,只是让您和众位小师太麻烦了。”

    可圆笑道:“厉公子哪里话来,我佛最讲一个‘缘’字,既然来此,便是有缘,来则应安之,只要勿嫌烦闷,住它个十年八载,贫尼和众徒也是欢……”又一时疏忽,突感大违出家人之口,忙用手掩住嘴巴,两眼瞧着厉之华有何反应。见他毫无察觉,便干笑几声又道:“这几间房,是庵中弟子的亲属来探望她们留宿用的,好长时间没人住,望你们多加包涵。”

    厉之华道:“师太客气,晚辈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师太恕以僭越。”可圆道:“贫尼成日暮鼓晨钟,手中木鱼口里颂经,一日三餐,皆此聊度,不知能帮公子何事?”厉之华道:“晚辈三人离家出走,朱姑娘的父母不知她和红儿来此宝庵,因朱姑娘成日愁苦忧烦,想外出静修几日。我还有别事去做,需一段时间方归,故想把她二人暂托庇于师太庵中。晚生想天下庵寺皆属慈善之所,故此,我等三人才来赘扰。”

    他心想此事需得明说,将来别出其它事端,可圆深知其意后,若听别的风声,便不会宣扬出二女的安身之所。又故说庵庙是行善之地,好让可圆无回拒之辞,然后再以银两为诱,此事方可大成。

    可圆听他说完,稍感不愉,迟疑了一会道:“贫尼庵中污乱,不、不是,庵……庵中孤闷,成日间暮鼓晨钟,诵经念佛,朱姑娘只怕在此枯燥,难以久住,况匿隐人家女儿,使其家人伤心着急,不得团聚,这可是拂逆佛祖和观音大士之本意……”

    厉之华说道:“朱姑娘在家成日忧心郁郁,难见其欢,师太若不施善相救,不也是拂逆我佛之本了么?”可圆皱眉道:“只是这事有些……”厉之华见他不想答应,心想若再不奉上银子,等人家拒绝后再拿出来,事情做得就不漂亮了。接下掏出十锭元宝,递送上前道:“微薄不成敬意,权当朱姑娘他们两人在此安顿所需,等在下返回,会再次重补。”

    可圆见他送给自己一百两银子,当即脸上由阴转情,微一笑道:“公子客气了,本庵却不似别的庵庙规戒綦严,有啥难处大伙儿一起商议就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你若送银子与我,菩萨会降罪我的。何况红儿是我表侄女,你们既是她的朋友,在这多住几日也无妨,何必拿钱酬谢?”

    厉之华道:“今后晚辈还要重谢。这银两我刚才已说是给观音大士饰光的,师太勿再推辞。”可圆听他如此一说,心想这事还不好帮,半年也难化得一百两。见他出手豪阔大方,心里大喜,佯装推让一阵,终于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