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非常女上司》


    第(2/3)页

    “先哲们的话是极富洞察力的,他们一下子捏住了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一根神经:官僚制度。正是这个制度,造就了拥有巨大势力的社会阶层――官,形成了以官为轴心和主要活动者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圈子――官场。

    “官权、官职、官威、官势、官名、官制、官话、官腔、官谱、官派、官箴、官诀、官习、官俗、官仆、官亲、官场病、官样文章、官场教科书……这林林总总的官场现象,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道独特、厚重、百态纷呈的官场景观。”

    “那官场到底是什么?”我说。

    老黎耐心地说:“官场就是权力的集散地。在官场中,一切关系都是权力关系,或可以还原为权力关系。权力支配着一切,也制约着一切。如果说,有了权力,便可以施惠或者加害于他人,那么,这一点于官场则为尤甚。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其实就是权大一级压死人;而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则说明做官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攫取和使用权力。的确,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官场更突出地体现权力的至高无上和诱惑无穷。同样,也没有什么人,能比官员更知道和熟悉如何使用和赎买权力。权力的赎买频繁地发生在官场上,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刚才你提到了官本位,何谓官本位?”我说。

    老黎喝了一口茶,说:“官本位其实就是权力本位,它同时也是伦?理本位。因为伦?理治国的原则是:儿子服从老子、妻子服从丈夫、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皇帝。这其实是把所有的伦?理关系都介绍成了权力关系;或者说,把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道德关系转换成了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正如儿子不能反抗老子,民众也不能反抗官员,因为官员也是他们的父母。

    “于是权力本位和伦?理本位便可以集中表现为官本位。官成了本位,官场也就成了榜样。因此,如果官场中的权力是可以赎买的,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所有权力也就都能赎买。如果官场中权力的赎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社会上所有的人便都会习以为常。也就是说,如果官场上发生了**,整个社会便都会传染……”

    老黎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

    第1126章人生里躲不过的劫

    老黎继续说:“人们说官话,走官路,入官学,做官学生,读官版书,答官卷,押官韵,作官样文章,应试做官,打官腔,摆官架子,种官田,缴官课,当官工,做官商,进官府,打官司,嫖官妓,找官媒,听官戏,吃官饭,盖官印。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天下之大,谁能走出官的华盖?官本位是全能的,控制了社会的一切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教育,从社会公共事业到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至爱亲朋,可以渗透一切。”

    我半张嘴巴看着老黎。

    老黎说:“我这个回答易总满意否?”

    我说:“还行,比较满意!”

    老黎笑起来:“看你说话这架势,颇有点官员的味道嘛!”

    我不由笑起来。

    “进入官场的第一步,你知道必须要学习的是什么?”老黎说。

    “学习官场的基本结构!”我说。

    “什么基本结构?”

    “就是官场里各级官阶的大小分布以及他们的制约和管理关系啊!”我说。

    “错:“老黎摇摇头:“进入官场的第一步,就是学习规矩。”

    “学习规矩?”

    “不错!”老黎说:“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官场最讲究的恰恰就是方圆。因为帝国奉行的是伦?理治国的原则。讲伦?理,就是讲规则、讲等级、讲秩序。如果官场上都语无伦次,那天下如何办?更何况,官场是个权力场,每个人都身怀利器,极具杀伤力,如无游戏规则,就会尸横遍野。所以官场和江湖一样,都是最讲规矩的地方。你是混过江湖的人,该知道江湖的规矩……这官场同样也是要有规矩的。”

    我点了点头:“哦……”

    “江湖斗争你死我活,官场亦然,同样是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与江湖、商场、战场没有什么两样。商场有时还可以做到双赢,而官场永远没有双赢,却有两败俱伤;战场上起码是敌我关系,而官场上常常是战友、同学、师生、师徒,为了一种利益,为了一种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六亲不认,丧失人性。”老黎又说。

    “官场里也有江湖义气吗?”我又问老黎。

    “是的,官场同样也有江湖义气:“老黎点点头:“江湖义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国家,没有人民,没有法律,只有团伙。所谓江湖义气,是一套凝聚和代表小团体利益的精神。江湖义气讲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做人做事内外有别。

    “当一个地方江湖义气精神开始在官场中蔓延的时候,单靠现有的监督体制往往对**力不从心,因为义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够很轻易地把专门监督的官员也纳入其中。

    “以江湖义气为核心的潜规则完全压倒了党纪国法构成的显规则。要在官场的江湖义气上打开突破口,就必须跳出靠官员监督官员,靠机构来监督机构的旧框框,同辈系的制度设计,让公众直接对官员进行监督。”

    “官场真是个迷,好难悟透。”我说。

    老黎说:“有人说,通往官场的路是独木桥,去的人络绎不绝,但过去的人却不是很多,那些隐隐的青山和高墙大狱中到处都是失意官场的冤魂。其实,悟透了这官场,这官场什么也不是;悟不透,也顶多是个舞台而已。人的一生,就象一部小说,即使读到最后,也难预料最终的结局。所以,你在官场混,未必一定非要刻意去悟透什么,一切顺其自然,到了该悟透的时候自然就悟透了……”

    我凝神看着老黎。

    “官这个字实际上是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成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民盼望清官,但却少得可怜。因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官组成的词语,除了一些中性词语外,几乎都是贬义的,褒义的几乎没有。

    “如:官方、官家、官价、官阶、官邸、官府、官人、官名、官话、官署、官书、官职、官爵、官衔、官员等都是中性的;而官僚、官吏、官司、官气、官腔、官威、官仪、官场、官差、官商、官架子、官本位、官样文章、官僚主义、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主义、贪官、**官员、官官相护等几乎都带有贬义;褒义的好象只有清官等少数词语。”老黎说:“对于你,我倒是希望你能将来做个清官。”

    “嗯……”我点点头:“我一定不辜负你,我要做个清官!”

    “不是辜负不辜负我的问题,是要不辜负你自己!一个人做事,首先是要丢对自己负责!”老黎说。

    “嗯,好,不辜负我自己!我对自己负责!”我说。

    “如果你以后要是做了贪官,那我也不活了!”老黎说。

    “你为什么不活了?”我说。

    “让你气死了,我还怎么活?”老黎说。

    我哈哈笑起来。

    “即使不让你气死,你做了贪官,早晚要有报应,早晚要被抓进去,我们是朋友,看到你如此胡作非为进去甚至作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岂不是很悲伤,说不定伤心过度就走了。”老黎又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