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乱(下)-《新宋英烈》
第(2/3)页
此时在距离黄海他们所在位置不过两里多远的海滩附近,八连三排与八连叛军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眼见天色已经完全放亮,而自己的部下在三排顽强的防守下寸步难进,向博通尽管表面上依然很镇静、银沉稳,但其心里却已经是心急如焚了。他很清楚,虽然现在是自己这边连续猛攻,而三排那边除了勉力招架外,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但是真正处境危急的却是自己和手下这班弟兄。
从自己开始和诸位副连长和正副排长密议叛乱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时辰。就算那个该死的三排长是在密议结束,回到自己驻地之后,经过一番准备,才趁机控制住了自己派到三排坐镇的副连长沈冲,并去找黄海告的密。这会儿,黄海派出去的信使也早就到盐场了。按照曾志林曾二十六爷对黄海等人的重视,肯定会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即行动,派出有马的游骑兵小队和骑兵连前来救援。而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骑兵们肯定是不会顾惜马力的。
这样一来,两地五十里左右的距离,骑兵们赶到这里,也就需要一个多时辰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再加上信使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也就是三个多时辰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黄海确实派出了报信的信使的话,那么现在“飞龙军”的游骑兵小队和骑兵连应该已经距此不远了。作为在“飞龙军”服役多年的老兵,向博通绝不会狂妄到以为自己这不过两个排的力量,能够挡得住骑兵,特别是素质和水平高出许多的游骑兵的冲击。
现在对于向博通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因此在久攻不下后,向博通立即改变之前由叛军自己进行冲锋的方法,采纳了高恍的建议,派出部分兵士,从那些尚未逃走的海盗俘虏中,挑选了一部分,将他们押送到两军阵前。然后,叛军便开始驱赶这些手无寸铁的俘虏去冲击三排把守的阵地。
这样一来,要么是三排的士兵不愿意杀害无辜,大大降低了火力密度,给了跟在俘虏后面的叛军冲上阵地的机会。要么是三排为了射杀胆敢靠近的敌人而将随身携带的弹药消耗一空,最终只能靠着刺刀去和数量远超过自己的叛军进行厮杀。
事实也正如向博通所设想的,三排虽然并没有因为妇人之仁,对冲阵的俘虏网开一面,而是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将俘虏队伍打散,从而使得跟在俘虏后面的叛军没找到可以借以突破的机会。但是,在打死打伤数百名俘虏后,三排士兵的弹药消耗也是非常大的。三排四十名官兵,平均每人还有不到二十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而达到了目的的叛军依然源源不断的将一拨又一拨的海盗俘虏赶向三排阵地,妄图利用这种方法将三排所有的弹药耗光。
三排的官兵们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大家一边将手里的弹药集中起来,重点供应排里的优秀射手,一边也在做着最坏的打算。不少士兵将弹药交给优秀射手使用后,便抽出刺刀挂在了自己步枪的枪管下,准备与叛军决一死战。
到了辰时正,随着三排射击的枪声越来越稀疏,冲阵的俘虏最后所能到达的位置越来越靠近三排的阵地,认为自己机会来了的向博通一面让部下将更大一拨的海盗俘虏驱赶向战场,一面命令由二十人组成的突击队跟在这些俘虏的后面,伺机冲上对方阵地,为大家扫清最后一道出海的障碍。就连一直没舍得用的那两门迫击炮也在他的命令下被搬了出来,用数量有限的炮弹向三排阻击枪声最密集的地方进行轰击。
随着一阵阵的爆炸声后,三排士兵出现了较大伤亡,阻击的力度大大削弱。这一大拨冲阵的俘虏在叛军的驱赶下,脚步越来越快,与三排阵地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除少数手中还有弹药的士兵还在断续射击外,大部分还能坚持战斗的三排士兵都已经给自己手中的步枪上了刺刀,准备和叛军拼命了——在他们看来,自己现在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还能赚一个。自己现在多杀一个,叛军的实力就会弱一分,海上黄海等人就会安全一分,将来兄弟部队为自己报仇时付出的代价就会少一分。
眼见着冲阵俘虏的前锋距离三排阵地不过数十步,自己这方马上就能登船出海,杀出一条生路来,向博通不由得兴奋起来。他一面命令身边所有能战斗的叛军士兵拿起武器准备投入最后的战斗,一面催促负责看押俘虏的部下将剩下的俘虏都驱赶过来,以便万一这次冲击再次失败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下一拨冲击,从而不给已经疲惫不堪的三排以喘息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