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通天之路(十六)-《新宋英烈》
第(3/3)页
说着,这位张姓大臣转身向柴荣施礼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人绝非道士,其冒充扶摇子道长的弟子混进宫来,肯定是不怀好意。臣请陛下下旨捉拿,交于有司严加审问。退一步说,即便他们真是扶摇子道长的弟子,光凭其刚才这番说辞,也足以定其一个恣意妄言、欺君罔上之罪。”
不等柴荣对这位张姓大臣的建议做出反应,王崤峻便争辩道:“陛下明鉴,草民所言句句是实,绝非妄语。”
“哼!一派胡言。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不用人拉马拽就能行走的车辆,更不没听说过用钢铁做的船能浮在水面上,尔说的不是妄语又是什么。”张姓大臣此时已经认定王崤峻等人是冒名顶替、欲行不轨的奸徒,对王崤峻说的话是一点都不相信。而且,此时柴荣脸上的表情也比刚才严肃得多,显然是已经开始认可自己这位亲信重臣的说法。
这样一来情况可就不妙了,一旦柴荣完全认可了这位张姓大臣的说法,那么即便扶摇子老神仙能够证明“代表团”众兄弟确实是他的弟子,恐怕众兄弟也只有死路一条了。此时,王崤峻一边开动脑筋想脱困之法,一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向柴荣讲述自己这些人的身世来历,从而将自己和兄弟们置于危险之中。
要说,王崤峻这次确实是有些判断失误了。在他看来,有关身世来历的说辞经过团队成员的反复推敲,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标准、非常完满的自我介绍话术,并且在与其他当代人打交道时也屡试不爽,足见其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他才会在解答柴荣关于众人穿着打扮不像道士的质疑时,顺带着将这套说辞搬了出来。他觉得这样既能说明众人的身世来历,又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将要送给柴荣的礼物会那样的与众不同。
只是,王崤峻忽视了一点——今天他面对的是一位非常英明的皇帝以及他手下的重要大臣,这些人无论是见识还是智商都远非他之前所接触过的普通百姓和一般官吏可比。对于普通百姓和一般官吏有用的说辞,在这些顶尖的精英人物面前未必会取得同样的效果。
而后,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说非虚,情急之下又向柴荣臣三人描述了一下未来生活的情景,结果不但没能解除对方的怀疑,反而越描越黑。不过,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当务之急是消除柴荣对“代表团”的误会,使得兄弟们能全身而退。
就在王崤峻以及其他兄弟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就听那位被张维信认定是赵匡胤的赵姓大臣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宜草率处置。”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