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王崤峻再进幽州城(七)-《新宋英烈》
第(2/3)页
冯程的反应在王崤峻的预料之中,他当即就按照事先想好的说辞解释道:“在下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和总管一样的想法,以为这玻璃生意就此中断了。但是,后来却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送货之人曾向在下转告吴老板的话,让在下不必为货源担心,今后玻璃器物的供应绝对没有问题。
后来,在下通过那个被买通的伙计的描述,感觉吴老板之所以弃海上陆,其原因正是出在这玻璃器物上。据他讲,吴老板这次到了海外之国后,便四处奔走,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想方设法与该国的官员、工匠接触,似乎是想打探一些至关重要的消息。结果,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真让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随后,吴老板便以极低的价格将贩运过去的各种货物出售,率领船队返回了中土。
虽然这伙计并不知道吴老板到底拿到了什么,但从吴老板向在下保证玻璃器物的供货不会有任何问题这点推断,在下有个大胆的猜测,搞不好这位吴老板已经得到了玻璃器物的制造方法,因而才弃海上陆,准备靠掌握的这门手艺来赚钱。毕竟,玻璃生意利润丰厚,又远比出海做买卖安全的多。”
王崤峻的这套说辞是他在来见冯程之前,与范吾成等人商量好的,为的就是解决今后玻璃产品产量增加后,冯程对货物来源可能提出的疑问。
王崤峻的连番解释虽然使冯程的疑心减少了不少,但冯程并没有就此完全相信。他双眼紧盯着王崤峻端详了半晌,见王崤峻的脸上除了真诚就是镇定,没有一点心虚的表现,这才渐渐收起怀疑的心思,说道:“原来如此。看来,这位吴老板不但是位精明的商人,也是位很有决断的人物。碰上这样的东家,真不知道那几个给吴老板跑腿的人是幸运还是倒霉。不知这几个送货的人可还在本地否?有机会的话,冯某到是很想和他们聊一聊。”
王崤峻答道:“这位吴老板是常年在海上奔波之人,见惯了生死悬于一线的事情,应该早就把自己的这条命不当回事了。一个不拿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的人,拿自己手下人的家小当人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说那几位给吴老板跑腿的手下,现在还住在在下的府上,他们得等到拿到了货款之后才会离开。如果总管想见他们的话,在下可以安排他们即刻来幽州城。”
冯程说要与吴老板的手下见面不过是试探王崤峻的一种策略,并不是真的想见这几个人。在他看来,和这种家仆、伙计之类的人面对面交谈是一件很有**份的事。所以,听王崤峻说那几个人现在还在良乡,随时可以来幽州城,他反而没兴致见他们了。于是,他把手一摆,说道:“这事不急。如果真像王老板所说的那样,这位吴老板学会了玻璃的制造手艺,那咱们日后必然会与他长期合作,和这些伙计自然有的是机会见面。”
说到这里,冯程不由得叹了口气,有些惋惜的说道:“只可惜,这吴老板是周国人,他造玻璃的地方想必也是在周国,咱们鞭长莫及。不然的话,咱们完全可以把这手艺‘学’过来,咱们自己做东西自己卖,岂不是赚得更多。”
说完,冯程又将盒子中的玻璃杯拿起,问道:“既然他们这次带来了一百多件玻璃器物,不知是都像这两只杯子一样的成色,还是有高低之分呢?”
王崤峻以为他是对货物的成色不满意,连忙解释道:“因为这次吴老板带回来的玻璃器物数量较多,所以其成色也是良莠不齐,这两只杯子的成色已经算是上等。而且,像这样成色的器物,在这批货中也只有比较少的数量。冯总管要是需要像上次拍卖的那几只杯子那种成色的,恐怕是要失望了。毕竟,上次的那几件器物即便是在其产地,也称得上是极品了。如果不是吴老板当时出重金贿赂当地的官员,根本就不可能买到。就算能买到,也带不出来。”
只是,令王崤峻有些疑惑的是,冯程听了自己的解释,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意,恰恰相反,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轻松的神情。就听冯程说道:“王老板不必担心,冯某对这批玻璃器物的成色很满意。说实在的,如果这批货的成色都像上次拍卖的那批珍宝级的玻璃器物一样,冯某反而要发愁了。”
王崤峻问道:“这是为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