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章 爱笑的方笑-《北京梦未央》


    第(2/3)页

    “我,里子没变,外在变了,都怕你会嫌弃我了。一直单身,但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你说付文心,别提了,我跟她都成过去了。”

    “这么大的人,还这么矫情。人总是要变的,你无论变成什么样的人,我都不会嫌弃你。”

    我用感激的笑意回复她。

    第二天,来到传媒集团的办公室,昨日晚餐上疯狂的几个人好像披上了一层皮,把那股疯子般的劲儿盖住了,进入工作状态后判若两人。

    大家在会议室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一副要办大事的样子。

    传媒集团的写字楼位于陆家嘴最繁华的地区,89层楼的高度,站得足够高。

    想到冯玉强说过,做媒体的人要站得高,看得远,办出来的东西才有维度。

    民国时期储安平的观察在一个破烂的小楼开灶,也没见得站多高,但身后还没有那份杂志能够到他们的高度。

    方笑首先向大家介绍我:“这位是北京的兄弟单位派来指导创刊的首席编辑曾小宇,以后希望大家能多配合他的工作,一起把这份新刊办好。”

    “方主编言重了,我只是来帮忙打杂的,以后做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有什么话都拿到台面上来说,大家都是为了把刊物办好,有想法都不用藏着掖着。”

    “嗯,我们现在进入正题吧,先讨论文案。”方笑看了我一眼,示意我发表意见。

    “我这几天仔细阅读大家拟定的新刊文案,提几点个人的浅见,算是抛砖引玉。传媒集团旗下的几个时尚杂志,都走高端路线,读者群定位在收入稳定、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级,所以封面和内文的包装十分华丽,文案中对新刊的地理杂志基本上也延续了这些视觉设计,但是作为一个新创刊的地理杂志,应该要与时尚杂志和当下市面上的地理杂志有所区分,既然是偏向民风民俗与旅游类,最好不再用镀金、烫印那些奢华的工艺,走朴素文艺风。

    “这类杂志我们需要有一个精准的读者定位,那就是喜欢旅行或渴望在路上的年轻人,所以视觉也应该符合他们的审美。一本新的杂志推出,在外宣上,除了借助我们现在的几本杂志,还应该与新媒体比如各大门户网和文艺青年活动的网络平台达成合作意向。跑一下各地的旅游局尤为重要,目前的中国,行政力量的资源不可小觑,如果能够与旅游局合作做活动和项目,达成资源共享,那最好。

    “栏目设定上,建议增加徒步者,邀请目前几个比较火的旅行达人开设专栏,笼络粉丝。

    “做旅游地理杂志,如果还停留在靠大幅图片吸引读者眼球的阶段,肯定活不长久,我们得有安身立命的东西,那就是情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所以,在做自然地理的文章时,我们不能拒绝环境污染、滥捕滥杀、生态破坏这些现实主义课题。这个新媒体发展旺盛的时代,咨询已经不再成为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而观点和态度却有可能成为纸媒的价值所在。

    “杂志社的名字,目前想到一个,叫路上客,当年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在路上,人物和故事荒诞不经,其实,小说反映的内核和实质是年轻人的不服从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种精神气质,我觉得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挺适合我们刊物的定位。

    “至于后面的工作细节,还需要我们在整个过程中逐一沟通,慢慢摸索。谢谢各位。”

    随即,罗大虾说:“好!我完全赞同小宇的观点,预先设计的工艺和色彩都需要重构,要符合普通年轻人的口味,这个提议相当重要。”

    文学策划吴双发言:“我也赞同小宇的想法,如果我们要做一份与众不同的地理人文杂志,必须要有理想和态度,不然很快便被浩如烟海的信息埋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