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探敌情少年孤行-《东吴之孙策》
第(2/3)页
未想一个小小毛贼,也有这般心机,众人不觉又高看了几分。
孙策也不纠结于此,道:“你既说为贼多年,当知郡中地理、区军虚实。我便给你一个将功赎罪、改过自新的机会,为我们向导引路,如何?”
朱猴儿心头一惊,果然如此。眼珠乱转,区星可不是好惹的,当年就是以杀人如麻、嗜血饕餮闻名的,要是被他知道了,自己还不得肉骨相分、死得连渣都不剩。
大斧一沉,锐利的锋刃压得朱猴儿脸都贴到地面上了。他这才想起,脖子上还悬着一柄削金断铁的神兵呢。斜眼偷偷打量了眼身旁瞪着眼珠、死不瞑目的同伴的头颅,时刻担忧那人一个力气不济自己可就得身首异处,可真是千钧一发啊。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天意。左右是个死,朱猴儿心下一横,能活着逃过眼下这一劫再说吧。
“小人自知作孽无数,因此夜夜不能寐,早有心向善。今番得遇诸位英雄,得此机会,深为您们的浩然正气感染,做牛做马,也不推辞。”朱四说的义正词严,众人深为他的谄词令色不耻。不过他还有利用价值,方才留他一条狗命。
--------------------
城邑的轮廓渐渐清晰,黄沙弥漫,寂静中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朱猴儿在前面引路,孙策一行跟随其后,却各执武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朱猴儿脚步一停,折身回来。孙策等人知道有情况,勒缰止步。
“各位好汉,前面便是张癞虎张将军的地头了。”朱猴儿恭谨地道。
孙策疑惑,马上倾身问道:“这张癞虎,又是什么来头?”
“好汉们不知,张癞虎的本名没人知道,不过自陛下……”“陛下”二字刚说出口,他一想现在的境遇称“陛下”不合适,急忙改口道:“自区星起事时就追随他左右了。因为其人得过怪病脸上长满了癞疮,作战又勇猛好杀,故此大家都叫他‘张癞虎’。是为区星的心腹亲信,区星得长沙后,封他为车骑将军,令他在这座土丘之上安营扎寨,观四方动静。只要一有敌情,城里便能得知。”
孙策侧头对陈端投以询问的目光。只见陈端捻须沉吟,向那横亘在道路上的土丘观望了片刻,方道:“土丘突兀而平整,似是人力所堆砌。观其位置,处凸显地,易守难攻。居高临下,俯瞰方圆,一览无余,不可谓不是兵家宝地!”
朱猴儿又磕了一个响头,谄笑道:“先生当真是慧眼如炬,这土丘正是那区星帐下的丞相胡大人的主意,说有此山在,能保长沙三年无忧。”
所谓的丞相,说白了就是一狗头军师。一个落魄书生,凭些小智慧馊主意博得上位者的信任重用,借此飞黄腾达。而那些农民起义者,大多目不识丁,却为时局限制,喜好舞文弄墨故作高雅,同时为了提高声誉,给人以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形象,因此积极广罗名士文人。可封建时代的大多的士人,都是徒有虚名,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一群仁礼腐儒罢了。读书人也正是利用了上位者的这一点,攀附阿谀。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读书是为何,还不是借虚名假意求一个富贵。若放在和平朝代,或许还能作为表率教导众人,可如今天下大乱,刀剑征伐,难道你还要对着敌人说一番大道理教化、痴妄地乞求敌人悔改不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正是此理。
谋士,能成事,亦能坏事。可那些沽名钓誉的书生,别的本事没有,净会些勾心斗角,揣摩上司的心事,顺从并加以利用,尸位素餐,不可谓不恶极。又哪里可以与齐桓之管仲、嬴政之李斯、高祖之萧何相比,更难当得这“丞相”二字。
孙策众人敏感的听到“丞相”二字,顿时哑然失笑,嗤之以鼻。
孙策冷哼一声:“三年?他倒也敢想,还真准备当他的三年皇帝了么!”随后看向朱猴儿,问他:“山上有多少人?”
“小人去过山上几次,偌大的一个山寨,就三十余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