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行长沙孙策别母-《东吴之孙策》


    第(2/3)页

    “策哥儿!”

    突然的高呼,打断了了众人的欢庆。大伙儿转头看去,马蹄声渐近,一人随之跌跌撞撞地跑上近前。

    “孙青,发生什么事了?”孙策赶紧扶住,好奇地问道。

    孙青喘了几口气,面色潮红,显然正处于极度兴奋当中。他满面春风,环视了场中一圈,再拿目光来看孙策,已是神采奕奕:“我刚得到消息,孙将军、你的父亲大破黄巾,因功已经被朝廷封为长沙太守,用不了多久就会去赴任啦!”

    “什么?!”孙策既惊且喜,父亲一去便是三年,期间中原大乱,道路阻绝。听说连巨鹿这样的大郡都因为战争而十室九空,更别说其它地方了。父亲一直生死未卜,一家人早已心照不宣地在各自心中做了最坏的打算,只是作为家中的精神支柱,大家都不曾明言罢了。不想如今峰回路转,父亲不仅平安归来,还成了一郡太守,比之三年前,可谓飞黄腾达、一步登天。

    “太好了!”孙策哪还有平常的稳重,喜形于色,不能自禁。周围的少年也无不欢喜,为的是他们心目中那个富春第一英雄。

    “不行,我必须赶去长沙,与父亲汇合!”孙策一脸焦虑,满是迫不及待。

    “俺可听说长沙那边有数万叛贼正在闹乱,朝廷不会是想借孙将军的手来对付那些叛贼吧!”说话的是孙策身后的一位壮汉。说是壮汉,一点也不为过,只见他满脸络腮,虎背熊腰,身高八尺有余,放在当今天下也是万中无一的,与这群孩子站在一块儿,突兀而滑稽。

    他叫宋谦,也是孙坚当年的门客。当年孙坚征战,偶然碰到他与几个盗贼厮杀,当时宋谦浑身浴血,虽孤身面对众多杀人如麻的盗贼,犹然不惧,反杀数人。于是孙坚救下了他,因为当年家中尚有老母,宋谦只想侍奉母亲尽孝而不愿从军,孙坚也不为难,只是将他收留在府中做个门客。后来孙家败落,门客散尽。只有那平时看似呆傻的宋谦,与陈端一般,感孙坚救命之恩,重情重义,不肯离去。

    “对啊,策哥儿,这事儿我也听说了。”孙青一脸诚恳的附和道,“区星在长沙作乱,朝廷下令将军前去围剿。他有几万人,就我们几个去,跟送死有啥区别?何况长沙离这儿有数千里远,其间何止千山万水,等我们到的时候只怕也过了大半载了。反正到时候孙将军迟早会回来,策哥儿,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孙策大摇其头,一脸毅然决然,慨然道:“既明父踪,大丈夫何惧生死!如若诸位不愿意去,我孙策一人自可去!”

    一帮少年听了,无不胸中激荡,嚷叫着要同去。

    “少公子这是哪里话,上刀山下火海,我宋谦眼睛都不眨一下,死又有何惧。少公子要去,俺自当追随!”本只是出于对于孙策的关切,见众人争锋,宋谦自然不愿落入人后。他的老母亲已于两年前去世,还是孙家省吃俭用帮着厚葬的。因此,现在他也是孤家寡人、无所顾忌,自然死心塌地的为孙策卖命了。

    “好!”孙策大喜,继而环视众人,“你们呢?”

    年近三旬的文士陈端,瘦弱却很机警的秦松,是孙策的幕僚,出谋划策全靠这两个人。

    孙暠,孙瑜,皆为孙策叔伯孙静之子。孙坚远征,孙静顾念旧土,不愿随行,故而一家只在城外安居务农。而他二人,既为宗亲,常年伴随孙策左右,是孙策最为信任的伙伴。

    孙青,自袭风军悄然解散以来,他就一直跟在孙策的左右,弓马娴熟,忠贞不二。

    王成,王起,兄弟二人,父亲为孙坚帐下小校,与孙策自小相伴。在孙策的熏陶下,武学也是远超常人。

    周泰,当属这群人中的异类。他是九江下蔡人,因家中长姐为士兵所辱,愤而杀之,当时他才只有十岁。后来,本有机会逃跑的他不愿连累家人,主动伏法认罪。入狱后,其饱受酷刑,却心有报复故而隐忍不屈。直至三年前,黄巾之乱爆发,狱卒哗变。周泰得隙逃脱,一路流浪到吴郡,因腹中饥饿于吴郡行窃,被孙策发现。二人因此大打出手,却终究谁也奈何不了谁,待精疲力尽之时,只好约明日再斗。这般一连斗了几日,二人也从起初互不服气、口头逞强到后来的惺惺相惜、相见恨晚。渐渐地,孙策豪爽开朗的性格感染了周泰,周泰大有人生知己的感怀,故此虽然孙策比他小三岁,也死心塌地的乐为效命。孙策考虑到他是在逃犯人,面受黥刑而有字,为防被人发现,便赐给了他一个纯铁打造而成的面具。这个面具也是奇特,上缀狰狞诡纹,戴之如恶鬼入世,摄人心魂。周泰见了大为喜欢,只是每日戴在脸上,片刻不离。在这群人里,若说孙策最希冀能同行的,就属他了。勇冠三军,当世悍将说的便是他,更重要的是,他脾性跟孙策合得来,这一路上要没了他,孙策该有多孤单。

    孙策的目光从九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奇光异彩满是期盼。

    “愿随策哥儿同去!”众人异口同声,口气坚定。

    孙策欢喜。

    十人遂滴血入酒,共饮起誓,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事既定,陈端又道:“公子既已有定夺,此行势在必行,还需得禀明夫人,方可动行。”

    孙策点头。陈端年长,万事考虑的自然比他们这帮孩子周到许多。

    于是孙策回家,告知了母亲父亲未死,一家人自然欢喜。听说孙坚被封了太守,乡里乡外前来拜贺的更是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县官慰问,与之前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可谓世态炎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