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旅人”就是叶予,就是那个华夏人。而《雪国》也是他写的。 遭遇如此沉重的双重打击,很多岛国人都或多或少感到沮丧和失望。 严重些的,对本国文坛没信心,也没兴趣了,更严重点的。甚至对本国文化没信心、没兴趣了。 他们的信心和骄傲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而叶予在东京大学大礼堂的这一次演讲,便是为了重拾他们的信心和骄傲。 “…… 我之所以借它来题词,是因为我觉得这和歌具有心灵的美和同情体贴。 在云端忽隐忽现,照映着我往返禅堂的脚步,使我连狼嗥都不觉害怕的‘冬月’啊,风吹你,你不冷吗?雪侵你,你不寒吗? 我认为这是对大自然,也是对人间的一种温暖、深邃、体贴入微的歌颂,因此我才想着若是要赠书给贵国友人的话。我就一定要写上这两句——‘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 ’。 …… 贵国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时最怀友’为它的基本精神的,茶会也就是“欢会”,是在美好的时辰,邀集最要好的朋友的一个良好的聚会。 ……” 叶予这一次的演讲,以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获奖感言——《我在美丽的日本》为基本骨架,融合了他的《美的存在与现》和《日本文学之美》,以及一些其他人的见解,最后再加上了叶予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的感悟。 这还没完,因为《我在美丽的日本》里。川端康成大量引用了前世的一些岛国名人和名作,因而叶予不得不对其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有的地方换成了自己的,也有的地方换成了这世界岛国文化史上的名人名作。以便增加岛国人的代入感。 因为并非是东拼西凑,而是融合到一起,外加大量修改,以及查阅这世界岛国文学史,因而,这篇演讲稿着实花费了叶予不少时间。 但是。效果也是显著的。 叶予学到了不少东西,而这篇《我在美丽的岛国》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岛国文学的传统美,并在这世界构建出了一种新的、独特的岛国美学理论体系。 “…… ‘入佛界易,进魔界难’。 归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进魔界难’的心情是:既想进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 这种心境有时表露出来,有时深藏在内心里,这兴许是命运的必然吧。 没有‘魔界’,就没有‘佛界’。 要进入‘魔界’更加困难。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