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阴霾-《边唐》
第(2/3)页
马璘意外的看了李嗣业一眼,没想到他还有这般见识。
“李杨斗法……嗣业兄的意思,是李相故意压制我的功劳,杨国忠帮我不成?”
李嗣业摇了摇头,笑道:“仁杰,你虽然算是那杨国忠的东床快婿,可帮你的未必就是杨国忠。朝中李杨斗法,就这次的密旨来说,更可能是杨国忠压制你的军功,李相帮你。”
马璘皱了皱眉头道:“嗣业兄何出此言?现在在外人看来,我和杨氏可是在一条船上。”
李嗣业笑道:“很简单,因为这次边令诚升官了。边令诚升为监门将军,肯定是站在了这次斗法胜利一方那边的结果。”
“李相外表和善内里严峻,一向自视极高,是绝对看不起边令诚这等中官的。这次边令诚因此事得势,必然是党附李杨其中一人。李相看不上他,肯被边令诚党附的只可能是杨国忠。边令诚升官,也就是说这次斗法是杨国忠占了上风。既是如此,谁捧你谁压你岂不是清清楚楚?”
马璘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道:“我在长安之时,何曾听过杨国忠这等人物!如今来安西十有一年,杨国忠竟然能和李相分庭抗礼了。我等沙场血战之功,竟是不如杨国忠一个溜须拍马之辈!”
“世事本是如此,有什么办法?”李嗣业笑道,“除非天下大乱,你我武人才有用武之地。如今天下承平,四夷皆不足为患,朝堂上诸公唯恐我们坐大,自然是吝惜爵位功劳。赏功难以得到赞同,罚过却更容易得到支持。能够得到个无功无过的结果,李相已经是对得住咱们了。”
再次喝了一口葡萄酿,李嗣业惬意的叹了口气,继续道:“十年之前,杨国忠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十年之后,竟然是借势飞腾到如此地步!我听大夫说,据长安城传来的消息,这一年内李杨斗法,杨氏竟然是胜多负少!李相的身体又每况愈下,眼看着便无法和杨国忠抗衡了。看这个样子,一年之内朝堂之上将有大变,杨国忠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李相。此人上位,也不知道对我安西来说,是福是祸。”
“嗣业兄是如何想的?”马璘问道。
李嗣业笑道:“我来安西久矣,未曾见过此人。听大夫说此人有点儿小聪明,却不是宰相之才。李相执掌朝堂数十年,手腕严厉之极,朝中诸公虽不全是尸位素餐之辈,却都无甚担当,无人可和杨国忠抗衡。若是此人为相,只怕为祸不小。”
马璘想了一下原本的历史,对于李嗣业不由得多了一分佩服。这位鼎鼎大名的陌刀将军,能说出这番话来,就表明他以前一直都是在藏拙。
“仁杰,这些话我也只敢在安西说说。要是在长安见到了杨国忠,我肯定是笑脸相迎。我这般诋毁你的老丈人,你没不高兴吧!”
“嗣业兄肯这般推心置腹,我感激还来不及,哪能不高兴。你也知道我只会娶高芊芊,杨国忠算我哪门子的丈人!嗣业兄,若是杨国忠果真上位,如何能避免他为祸大唐?”
“没有法子,除非他死了。”李嗣业笑笑道,“杨国忠没有才能,却自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人一旦上位,后果怕是很严重。死了的人才能不为祸,不过如今杨国忠正值壮年,看来我大唐的祸事这才刚刚来临啊。”
“若杨国忠上位,我安西军当如何自处?”马璘又问道。
“无他,观时待变而已。”李嗣业笑道,“不管如何,我辈总不能看着安西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不管长安如何,中原如何,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守这安西万里疆域不能靠长安那些人,只能是靠我们自己。”
说完李嗣业把壶里剩余葡萄酿一饮而尽,大笑道:“仁杰不用想那么多,老哥我早就说过,你救了我的孩儿,我这一腔子热血就卖给你了。不管你将来做什么,记得叫老哥我打头阵便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