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张绣降曹-《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3/3)页

    可是,就如此放过已经被他大军所困的张绣。曹操也有点不甘心。但是,如果想结束与张绣的争战,曹操就唯有放过张绣。

    那谋士又犹豫的献计,说曹操是否可以试一试招降张绣,如果张绣愿降的话,那么曹操便可以马上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可是,曹操与张绣,可是有着深仇大恨啊,杀叔之仇,杀子之恨,莫说张绣是否愿归降了,曹操也不想放过杀自己一子一侄的张绣啊。

    不过,那谋士又解释说,曹操与张绣之间的仇恨,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往大里说,战争哪里有没有死人的?只是看死的是什么人罢了。这是国仇,不能刻意的针对某人。往小说里,杀张绣叔父张济的,并非曹操,就算杀张绣的是曹仁,但真天算起来,却可以推到刘表的身上。因为,当初是刘表要送襄城给张济的,但襄城已经落入曹仁之手,刘表又拿什么送给张济?正因为刘表让张济到了襄城,糊里糊涂的被杀,只能说那是一个意外。

    倒是张绣诈降,要杀曹操,害曹操失一子一侄,这完全是张绣的过错。

    如果曹操可以放下这个杀子侄的私仇,原谅张绣,大度的接纳张绣。起码有一点机会可以说服张绣投降,假如张绣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那把握就会更大。

    死者已矣,就算是杀了张绣,也不可能再让死者重生。

    如果可以劝降张绣的话,曹操却可以再添一员猛将,可添上十万的精兵。这对于曹操的雄图霸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何况,暂时接纳张绣,慢慢剥夺了张绣的兵权之后,曹操随时都可以寻一个机会杀了张绣,为他死去的子侄报仇。反正,张绣只要投降过来,以后的命运,就由不得张绣自己了。

    曹操一听,觉得有道理。

    呆断的派人与张绣交涉,劝降张绣。

    互相之间的深仇大恨,说放下就放下,张绣当真的有点不太相信。

    不过,他听了曹操的使者说了之后,他的确觉得,就算张济是曹操所杀的,自己也杀了曹操的一子一侄以及那么多军将,这个仇,也可以说是报了。

    最重要的一点,张绣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守得住襄城,暂时还能守住,可是如果曹操铁了心的要攻破城池,调来更多的攻城设备,张绣相信,自己的城池被攻破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还有,张绣接管了叔父的军马,作为一个首领统治一方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众多不足,以他的能力,恐怕真的难以发展壮大。何况,他现在处于刘表、刘易、曹操三个大势力的夹缝当中,不这是谁,都随时可以一口吞了他。

    张绣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如果曹操能放下仇恨,当真的能接纳他,那么投靠曹操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唯一让张绣担心的是,曹操并不是真心要接纳他的,更担心曹操将来会秋后算帐。

    使者将张绣的担心反馈给曹操。

    在这个时候,曹操却显出了作为一代枭雄的让人心折的气魄。

    曹操居然不顾部下的一致反对,似忘记了张绣曾有过一次诈降的事迹。

    他孤身一人,自己进入襄城,与张绣一翻深谈。

    至此,张绣终被曹操的这种气度所折服,率军归顺曹操。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曹操的冒险,使得豫州的战事,收到了出奇不意的美好果实。

    事情紧急,曹操甚至都没有收编张绣的军马,直接命张绣率其本部军马,出兵攻击刚刚夺取徐州的刘备。

    另外,他派出了一些军马,收复豫州、扬州全境,亦率大军紧随张绣,杀向徐州。    [本章结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