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此,他决定就攻击此关,先在离山脚约两、三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攻城事宜。 本来,小月熊观察到这关的情况,的确是属实的,这个时候,除了高顺的军队之外,别的新汉军,都已经各个伏击任务,所以,长城上的守军,与原来的变化不大,都是高顺帐下的两支步军分派来的守军。 如果小月熊不是想着待他先攻下来后再向匈奴大王报告,马上把玉燕关作为最容易攻击下来的关口,派人送报回去请求大军来援。那么匈奴人这一次或许还真的有希望可以攻破一个长城缺口,从玉燕关突入新汉朝境内为所欲所。 当然,这个情况,只有高顺或别的新汉军一时半刻没有来援才有可能发生,要不然,就算让匈奴人一部的军马进关来,也一样是死路一条的。 可惜,小月熊贪功,也因此而失去了一个最佳的。或者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机会杀进新汉朝。 这个玉燕关,高顺还真的有点忽略了,因为其关口是在山上的关系,山坡虽然不算陡峭,但并不开阔,敌军如果来攻击玉燕关,最多就只能一次派那么两三千人马来攻。所以。高顺考虑过后,就仅只是派来了半支陷阵营也就是一千来人在这里镇守。 如果匈奴大军,拼消耗,不计一时的损失,派大军前来,不停的攻击。那么陷阵营的将士再英勇,怕也难以抵挡得了匈奴大军高强度的进攻。 守城最主要的物资,就是堆积在长城上的檑木、滚石。还有一些油、粪等等,另就是弓箭,箭矢足够,对守城亦非常有利。 所以,攻城一方。他们最主要的,就是要连续不断的攻击,利用攻势,不停的消耗守城方的备用物资,让他们用完了的物资都没有办法马上补充。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直接攀城登城作战了。 可以想象,守城的物资,檑木、滚石等等。甚至连弓矢都用完了,在城头上的军士,还拿什么来攻击攀爬上城来的敌军?那时候,就只有与攻城军近身血战了。 当时,曹操围攻徐州城,他就是不停的佯攻,或不时的真正来一次强攻。他这样做。就是要不停的消耗守城方的守城物资,以及不停的给守城方压力。让守城方不敢松懈。 说实在,当时徐州城的守城物资的确已经消耗得差不多。如果不是全城军民万众一心,人人为了坚守徐州而不顾个人得失。不少百姓把自己房子的房顶梁柱都拆去了当檑木使用。如此才让徐州城没有被曹操攻下来。也才能坚持到刘备与孔隔的援军赶到徐州救援。 以长城上的守城物资储备情况,如果匈奴军猛攻一、两天,城头上的物资就差不多用完了,然后,就是匈奴军用兵力的优势,强行登城就差不多可以夺下玉燕关了。 自然,想消耗守城方的守城物资,许多时候都要用人命来换的。攻城方,如果不派人来攻打,人家的守城物资自然也不可能随便往下扔掉的。 小月熊就是打算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强行攻下玉燕关。 本来,当初组军来攻击之时,小月熊完全可以请求把一些小部族的人安排给他,减少一点自己部族的兵马,如此,现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派那些小部族的军队去做炮灰。 嗯,炮灰,其实也就是这样的意思,利用他们去消耗敌军物资的意思,古代的守城物资,如滚石、檑木等等,其实也等同于后世的炮弹,打完了就没有了。 不过,小月熊他不想自己所统率的军队当中有不同的声音存在,那样会影响军心。比如现在,他要求那些小部族的军马先去攻击,他们愿意么?肯定不会愿意,用军令去压,他们也未必服从,因为,小部族就只有那么一点人,前去攻城,很明显,一定会伤亡惨重,他们伤不起。如真要逼他们去送死,他们或许会造反也说不定。 与其那么多事,小月熊觉得,还不如用自己的人。小月族族人众多,如果牺牲了这两万骑兵,也不算什么。如果可以打开了一条通往富裕汉地之路,那么,他们就是他们民族的英雄。这样,他们全牺牲了也值得。 所以,小月熊为了能够更快的攻下玉燕关,他一安扎下营寨之后,当日就派出了两千人马前去攻击。 匈奴人的军寨如果,这里就不再细说了。这个,已经是匈奴人的通病,在不知道新汉军已经出动了大量兵马来与他们交战的时候,他们都会习惯性的以为,汉军就只懂龟缩在长城这个乌龟壳之内,永远都不敢出关与他们交战的。所以,对于他们自军营寨防守的问题,基本是没有去考虑的。 特别是小月熊,他认为,他只要三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攻破长城,到时候,就可以直接到长城上去扎营,才这两三天的时候,何必再花那么大的力气弄好一个临时的营寨呢? 所以,小月熊安扎营寨,其实就只是让军士准备一下攻城器械罢了。 山顶上的长城,一般都有二十来米高,临山而建。看上去非常雄伟。 匈奴军准备好后,就派出了两千人马,他们拿着盾牌,临时弄的木盾,杠着长长的云梯,在匈奴军的号角声之下,呐喊着冲上燕尾坡。冲向山上的长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