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星象巧合-《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1/3)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星象巧合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一有名隐士,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不过,水镜先生在三国时期,也只是偶然出场几次,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在东汉未年,三国时期,若论文人谋士辈出,于当代有着极其深远影响,在三国初期一度成为文人名士言论风向标的,非荆襄高才莫属。至于近邻荆襄的颖川地区,虽然也是文人辈出,但却始终都以荆襄名士的言论为学术中心。不止颖川,甚至是大汉各地,都有无数学士争相前来荆襄,欲拜在荆襄名士的门下求学。

    荆襄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宋仲子等人,司马徽虽为颖川人,但世人,也都把他当作是荆襄名士。因为,司马徽少时求学,和年长的庞德公过往甚密,他的学术也深受庞德公影响,被人视作和庞德公同出一脉。

    由于荆襄相对安宁的环境,也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文人谋士。

    和庞德公不出仕不为官以及只结友不授徒不同,司马徽综合各人的学术学说,在颖川开了一个颖川书院,广收徒辩学识,也同样吸引了无数学子前往求学。

    比如,戏志才、荀家荀彧兄弟等著名的三国超级谋士,就曾经在颖川书院求学,还有郭嘉等等,都是出身颖川书院的超级谋臣。

    当然,庞德公也不比司马徽差,像诸葛亮、庞统、徐庶等等,这些名流千古的谋士,虽然说是庞德公之友,但实质却等于是庞德公之徒。

    如此算来,三国期间,真正的超级谋士竟然大多是出于这庞德公及司马徽两人的门下。不说不知道,一说出来,还真的让人惊诧。

    所以,面对这传说中的当世名士水镜先生,刘易显得异常的恭敬,以师之礼待之。这没说的,现在已经拜自己为主的戏志才,以及在为自己为事的荀彧,他们的学识本事,都是出于司马徽,想来,司马徽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刘易就怕,如果自己若惹得这司马徽不高兴,他一封书信,恐怕就可以让戏志才及荀彧他们离心。

    “其实,是老夫听国丈何真说起太子太傅,特意赶来想和太子太傅一会的。”司马徽悠然的喝了一杯刘易奉上的酒水,然后长身而起,渡步到了船舱旁的一只小窗边上,极目往外看去,脸上似笑非笑的道:“好一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花淘尽英雄。呵呵,太子太傅还不过二十年华,就可以作出如此大气,又如此洞察人间世情,诗词之中,还有一种让人感到唏嘘感怀之情,嗯……是非成败转头空。好啊!太子太傅,虽然年少,竟然也有像那些经历过无数波折老人一样的感念情怀,着实让人感觉惊才,水镜倒也有一点不太明白,不知道太子太傅,为何不是滚滚黄河东逝水?而是长江?莫非,太子太傅对长江还要比黄河更熟悉?据老夫所知,太子太傅是涿郡涿县人,年前才从军,应该没有到过长江吧?”

    “啊?”刘易被司马徽问得一愕,额上忽的冒出了汗水,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个司马徽居然这么的心思细腻,一下子便可以从自己当时在洛阳想恶心一下那些所谓文人才子而念出的诗词当中看出一些不合世事情理的疑点来。

    刘易还察觉到,在一旁静坐的司马如烟,她也冷冷的看着刘易,像想从刘易的神情当中看出某些端倪来。

    不过,刘易虽然有点愕然,但是却没有过于慌张,一脸自然的反问道:“哦,原来先生也知道这诗词啊,不知道是谁告诉先生的?”

    “戏志才和荀文若,曾经在老夫的书院里求学,也常常和老夫辩论一些学术上的东西,例如诗词什么的,都是常常辩论的课目,他们觉得好的诗词,自然会通过书信往来,互相观赏。他们在书信当中,对太子太傅你才学相当推崇,老夫也只因为此,而对太子太傅产生好奇,厚颜前来拜会。”司马徽伸了伸腰道。

    “呵,原来如此,这恐怕是先生误会了,其实,这也怪刘易没有说清楚,实际上,这首诗词并非刘易所作,这只是我小时候听见那老神仙时常在喝酒之时诵唱出来的诗词,刘易听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刘易倒也光棍,既然这水镜先生已经看出了有那么多的疑点,便干脆自己承认了不是自己所作,免得他又要寻根问底,刘易也不想为了掩饰而要编出更多的谎言。

    “哦?”司马徽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易,发现刘易的神色并无没点作伪,一脸坦然。

    他不禁点了点头道:“好,很好,不错,想不到太子太傅还真有几分君子之态,如果太子太傅非要说那诗词是尔所作,怕太子太傅也难以一一为老夫解惑,如此,那就是沽名钓誉水人之辈了。”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在某些小节细节上非常较真,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原则上的东西。这些人,对于盗取别人的文学成果,却硬要说是自己的那种人是非常厌恶的。盗版者,本来就是人人恶之,更何况是像司马徽这样的大隐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