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定秦曲》
第(2/3)页
从廉颇的功绩记载来说,其最为著名的两战事实上就是邯郸保卫战以及鄗代之战。
从这两点而言,廉颇可以说是确实挽赵国危局功不可没……
但是相对而言的是,长平之战赵国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廉颇自己同样也是无可非议的。
在张嘉师的理解当中,廉颇在长平之战的前期事实上可是拿着一手好牌,因为廉颇军严格来说并非是客场作战,而是算是主场作战了,先不说是否占据天时,但是地利与人和是不缺的。
廉颇在接管冯亭麾下韩军之后的兵力估计是三十万人,而若是征发上党一地的壮丁用以守城筑垒,这个数字还得往上加。
事实上,若是这个时候廉颇不计较损失跟秦军死磕的话,那么王纥真的不敢跟赵军玩命。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更多地只能够捏着鼻子认了赵国占据上党的事实。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之余,廉颇很轻松的就将一手好牌打成了一手烂牌。
赵国的粮秣压力很有可能并不仅仅是赵军,还得包括被收编的冯亭军以及被征发的上党地区的民众。
在这方面而言,即使是以后世的情况而论,上党一地的产粮都不算是著名,更不用说作为战场的上党地区……
所以很有可能上党的大部分民众都得依靠赵国的粮秣支援来过活……
在这一种情况下,廉颇死守不出,即使是没有所谓的“反间计”,赵国本身也无力支撑上党一带的消耗,在这个时候,摆在赵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割让”上党给秦国,放弃这一次“决战”。二是真的在上党地区与秦国爆发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
不愿意放弃上党的赵王,选择的是第二条路……
也许在战术方面,廉颇排上战国四大名将,事实上不算是什么争议,但是就战略而言,廉颇仅仅是长平之战的表现来看,他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帅才,而不过是一个有着名将之风的将才。
………………………………………………分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