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旗之色采、名号无常,随宜呼之。竿首施铁,世谓耀篦。下注旌,谓之纛头旗。脚或三或二。 望楼,高八丈,以坚木为竿,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竿两旁钉寻�八十个,用索三棚,上棚四条,各一百二十尺;中棚四条,各一百尺;下棚四条,各八十尺。尖铁橛十二个,各长三尺,橛端穿铁环。凡起楼,用鹿颊木二,各长一丈五尺,深埋之,出地八尺,用铁叉、层竿数条,如船上建樯法。其高亦有百尺、百二十尺者,棚索随而增之。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 有铁、皮、纸三等,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鍪顿项。贵者铁,则有锁甲;次则锦绣缘缯里;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上者以银饰,次则朱漆二种而已。 …… 从这些器械的描述当中,虽然说金属铠甲是成本最高的一种,但是纸甲的地位同样也很高,因为纸甲的防御力以及其灵活性相对于金属铠甲而言,可以说是比较均衡了。 张嘉师并不知道的是,在他穿越之前的美国,有一群叫做“流言终结者”的人,他们曾经对纸甲的防御能力进行测试。 经过测试,这些“流言终结者”所制作出来的纸甲对于刀砍,剑刺,弓弩射击甚至是燧发枪的弹丸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 只不过这种纸甲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怕水”…… 好吧,张嘉师要是知道这么一个事情,估计会吐糟一下纸甲在明清时期甚至是可以说是水师的大部分人员的装备,要是纸甲怕水…… 张嘉师会很淡定的说一句“水师要这玩意有毛用……” ………………………………………………分割线………………………………………… 而除了一些装备之外,《武经总要》还有一卷列举相应的军队赏罚条例的内容 军中赏罚之法,于旧史往往杂见而备存者。独今令有兵卫,律有擅兴,自汉以来,沿革掇定,随世为异。 宋制,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兼置随军赏给库或付空名宣符,有立功者,听大将便宜爵赏,不待中覆。景德初,真宗垂意边务,始增著赏格罚条。庆历之后,陕西用师,上复诏近臣参定,比旧文益为详密,颁于边鄙,可为永式,与律令并行。今列于左。 赏格阵获转迁赐物等第叁阵以少击多为上阵,数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叁获据贼数十分率之,杀获四分已上,输不及一分,为上获;二分已上,输少获多,为中获;一分已上,输获相当,为下获(以上并谓大势得胜者,若虽有获,而奔败,不用此例)。 转官七资为第一等,五资为弟二等,三资为弟三等,二资为弟四等,一资为弟五等。右转及诸司使副者,即依平转例,以五额为一资。 赏等上阵上获弟一等转官,上阵中获弟二等,上阵下获弟三等;中阵上获弟二等,中阵中获弟三等,中阵下获弟四等;下阵上获弟三等,下阵中获弟四等,下阵下获弟五等。 以上都监巡检及随军使臣用此例。其赐物,临时准阵获上下约数支给,钤辖已上定阵获上下奏取。 转阶级三转为弟一等,两转为二等,一转为弟三等。 厢禁军、蕃落、义军、弓箭手副都头、副兵马使以上用此例。凡军头、十将以下随属处牒补讫,奏;副都头、副兵马使以上,先用此例给付身功状凭,牒奏,乞降宣。其军都指挥使以上奏取朝旨。 五转为第二等,三转为第二等,一转为第三等。 厢禁军、蕃落及义军、弓箭手,自长行军士以上,用此例。 赐物绢十疋,钱十贯,为弟一等;绢七疋,钱八贯,为弟二等;绢五疋,钱五贯,为弟三等;绢三疋,钱三贯,为弟四等;绢一疋,钱三贯,为弟五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