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定秦曲》


    第(1/3)页

    张嘉师自己很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是不可取的事情。

    即使是东林党有很多时候是很不堪,甚至是在一些人的行事饱受诟病,但是东林党中也不乏有才干,坚贞的名臣。

    其中,杨涟师徒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杨涟也许在历史上不算是太出名,其最后的官职也不算是太高。但是假如将他的学生也计算在内的话,杨涟在某个意义上就是另外一种为人师表的典范。

    这个学生就是南明时期死守扬州的明军督师史可法。

    ……

    杨涟生于明穆宗隆庆六年七月十日,他五岁就学外塾,性敏慧,书过目辄成诵,塾师奇之。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的时期,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杨涟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十四年,娶张氏为妻。

    万历十六年,杨涟以“增广生”成为“补邑弟子员”,成为秀才。

    万历二十三年,因父亲杨彦翱于前一年去世,杨涟按例丁忧三年,失去参加乡试的机会。同年,原配夫人张氏去世。

    万历二十五年,杨涟的丁忧期满,又娶詹氏为妻,并相伴终生。

    万历二十六年秋,杨涟参加科举考试失利。后因贫困交加,在忧虑和劳累中一病不起,之后才病愈。

    万历三十二年,获得“遗才”参考资格,中湖广道第四十六名举人。

    万历三十五年,杨涟考中进士,于礼部观政,后出任常熟知县。为真实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百姓拥戴。后因“举廉吏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右给事中。

    从杨涟的早期经历可以看到的是,杨涟并不是一个不理解民间情况的官员。恰好相反的是,杨涟本身是出身平民阶层,很理解一些情况的事实。

    而杨涟的崛起主要是明末三大案之中的“移宫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