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定秦曲》
第(1/3)页
在战国历史上的守城作战当中,很顾忌一个情况,那就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笔 Ω趣 阁Ww』W. biqUwU.Cc
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守城一方的大忌。
因为即使是纵观历史,想要在这一个前提下最终取得守城作战的胜利的例子,虽然不说是绝无仅有,但是也算是屈指可数的范畴。
而上党之战也不算是这个胜利的例子。因为在当其时,秦国动上党战役的时候,冯亭所率领的韩军因为野王一地被白起攻占,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块飞地。
当然,在能够借道赵国的情况下,韩国依旧能够对上党一地进行支援。
但是可想而知的是,韩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冯亭也不至于下令投靠赵国,为韩国来一次并不算成功的驱虎吞狼之计。
……
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遣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
冯亭到达上党一个月后,与其官吏们说:“上党与韩国联络的道路已经中断了,秦国的军队每天的逼进,我国不能应付,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赵国接受了我们,秦国一定会进攻赵国的;赵国被秦国攻击,必定会与韩国亲近的。韩、赵两国联手,一定可以对抗秦国的。”于是派遗使者到赵国,对赵孝成王请求说:“我韩国不能守上党,而且已经决定割给秦国,但是当地百姓皆不愿接受秦国统治,而是甘愿作赵国子民。现在上党有城池十七座,臣愿意全意奉献给大王,但愿大王能酌量处置。”
赵王相当高兴,将此事告诉给赵豹,赵豹说:“臣听说,‘圣人认为,无缘而受禄,必定会招来祸害。’”
赵王说:“他们仰慕寡人的千秋大义,怎能算是无缘而受禄呢?”
赵豹回答:“秦国为了蚕食韩国的土地,故意切断上党和韩国的联络,认为如此就能轻取上党。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会我国,是企图把战祸转嫁给我们。秦国蒙受疲劳,而我国坐享其利。强秦不能从弱韩的手上得到上党,那弱小的我国又怎能从强秦得到上党,怎么能说是意外之获呢?不如不要接受。”
赵王将此事告诉给平原君赵胜,赵胜请求接受。赵王就派遣赵胜前往接收上党。
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给予民户三万,封其县令为侯,给予各民户一千,官吏都加爵三级。冯亭一听非常伤心,不见赵国使者,说:“我不忍心出卖国家的土地而作为自己的俸禄啊!”。
后来冯亭先后与赵国大将廉颇,赵括对抗秦**队,最终战死在长平。
……
而长平之战的赵军或者是说赵韩联军兵力到底有多少?假如算冯亭麾下的上党一地韩军约五万人到十万人之间,那么赵韩联军的兵力总数应该是在五十万到六十万之间。
这也就是说,秦军在决战之前的兵力严格来说不占优势。
但是兵力太多的话,那么对于赵国的粮秣压力无疑是一个催命符。
再者,在战争期间,上党一地的县邑很有可能也需要从赵国供应粮秣,这样算起来的话,有可能在巅峰时期的粮秣供应上,赵国有相当一段时间需要供应六十万以上到九十万以下的人口的粮秣。
这也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齐国有可能不完全是不愿意因为借粮一事交恶秦国而拒绝,而是这一下子的粮草数量,齐国自身都很难拿出来。
而既然是齐国都拿不出来,那么更不要说燕国,魏国甚至是实力大减的韩国能够单独拿出这个数字的口粮。
所以在很多时候,赵国在决定与秦国僵持,或者是说赵国决定接收上党一地,就可以说已经注定了结果。
但是赵国能够不答应这个要求么?
能够,但是上党作为一个赵国在西南方抵御秦**事压力的一堵屏障,很难有人会拒绝这么一个诱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