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杨翁子的顾虑-《定秦曲》
第(2/3)页
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
后世对图腾的一个共同观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主要是为了将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进行区分。
由一个图腾,人们可以推理出一个族群的神话,历史记录,习俗。在原始时代,可信的是某些自然物或是一些众生的画像与他们的族群遗产是有一些血缘上的联系。因此,某种动物或植物会用作某一族群的标志或象征。
中国古代的图腾文化渊源悠长。
在后世出土的彩陶上,就有着很大比例的图腾:彩陶纹是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艺术之一。里面的动物纹尤其丰富。常见的有鱼纹、鸟纹、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平原]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中原平原地区,在黄河上游、大夏河和渭河流域的西北地区,都留下了以动物纹作彩陶的器物。鱼纹是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中国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个很好的例证。
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关于龙的形象,无论古今,都没有给出确切形象。而如今人们所表述的龙的形象,都是龙形象完美之后的形态。龙的最初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蛇。主要有三方面的例证,一为古籍,二为史记资料,三为龙蛇并提的习惯。
我们今天所致的龙到底来自哪个民族的土崇拜上呢?据较早较可靠的古代文献记载:远古时期,中国大地上从先后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中下游,渭河流域的炎帝部落、黄帝部落,黄河下游的少昊部落,江淮流域的太昊部落。史称炎帝族领“牛人身”故有些学者认为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但据炎帝的族姓是“姜”。
从这里可以认为,姓从母系,姜即为羌,故炎帝的母系图腾为羊。
黄帝,据《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炎帝族和黄帝族属于华夏族团;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则属于东夷族团。少昊部落以鸟为图腾,太昊部落则以龙为图腾。
上古时期,太昊部落活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植被大部分保持着原始格局,毒蛇猛兽随处可见。七八千年以前,人们制造石器,用集体的力量捕杀猛兽,但对于既存在于草莽丛林,又能生存与沼泽湖滨的毒蛇,去束手无策。畏惧之心,将蛇敬为神明。
葫芦的图腾:由葫芦神话衍生的传说亦多种多样,最出名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据传盘古出世时,将身一伸,天即高,地便坠下,天地相连处,盘古则左手持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用凿击,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浊初开。
盘古与葫芦图腾有何关系呢?
后世的彝语专家刘尧汉在《论中国葫芦文化》中指出,盘古就是葫芦,盘古的盘,即是葫芦;古意为开端,所谓盘古,即“从葫芦开端”。
而事实上,在古书记载的部落名字上,就很大程度覆盖了图腾文化的描述。
同样是出自黄帝的有熊部落,则是在这方面反映出有熊部落的图腾是熊。
有熊部落,又称为有熊国,姬姓,为黄帝之方国,位于姬水。是史传中上古时期居住在有熊地区的华夏集团建立的氏族部落,后世称有熊国。有熊开国始于少典,传至黄帝,相继打败蚩尤与炎帝,遂成为华夏共祖,史载黄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汉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新郑为有熊之墟,而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
根据记载,黄帝来自有熊氏一个分支。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黄帝被认为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生于轩辕之丘,号有熊氏、轩辕氏,是有熊部落领,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中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熊氏称谓见于战国的《世本》:“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可见黄帝是出于有熊国少典之后。
根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可见炎黄都是少典部落的分支。
而在匈奴的几个大型部落,比如说冒顿以及头曼单于所在的部落,其图腾就是狼。
当然,这个狼并非是常见的狼,而是会喷火的龙狼。
所以在蒙古高原地区,一直流传着苍狼的传说。但是苍狼事实上是蒙古人的神话,而龙狼则有可能是夏朝一个部落的图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