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定秦曲》
第(3/3)页
“我已收到了你有关加的斯港外海战的报告。等收到你更详细的报告后我再就此事表具体意见。同时,我郑重告诉你,这件事对我既定的海上突袭行动毫无影响。令人气愤的是这些行动未能在此事之前准备就绪,必须立刻行动,不得再行拖延。
18o5年11月19日,俄军后卫撤出了布尔诺,缪拉随即进入,在那里现了六十门火炮和大批弹药。次日,拿破仑进入布尔诺,而奥皇则撤至奥尔莫茨。在布尔诺以东十三英里处,有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四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缪拉的去路。紧接着,拿破仑开始展现他做为最高军事指挥员那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那就是在18o5年12月2日的。”
奥皇此时已被逼到了最边远的国境线上,他派了两位全权使臣去谒见拿破仑,讨论议和条件。拿破仑却把他们送往维也纳,要他们去和塔列朗商淡,并声明其主要条件是把威尼斯并入意大利王国。把这些使节送回维也纳,只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拖延的一个手段而己,因为他决心要在与奥地利议和之前,先彻底击败俄军。
在以上的内容当中,龙骑兵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龙骑兵虽然有骑兵之名,但是很长时间内他们的装备和训练程度都是按照步兵的标准进行的;基本上同时期的骑兵均装备有较昂贵的骑兵用短火枪,龙骑兵则装备步兵用长火枪,他们的军服和骑兵军服也有很大区别;龙骑兵的编制类似步兵,当时欧洲国家的骑兵部队基本编制单位是中队,而步兵是连队(也有联队),龙骑兵就是一连队为基本编制的;少数国家的龙骑兵还包括冷兵器部队,他们的龙骑兵部队编制比较特别,比骑兵数量多,又比步兵数量少,所以即便在燧枪时代,这些国家的龙骑兵部队转入下马作战时,较稀疏的阵型还需要依赖骑马长枪兵和骑马长戟兵的掩护;龙骑兵平时训练时也是按照步兵操典进行的,和骑兵训练科目完全不同,骑兵科目中最重要的冲阵、追击、马上格斗、马上射击的训练科目龙骑兵是不会训练的,龙骑兵甚至不会装备正统骑兵的骑兵剑(或马刀),除了作为主武器的步兵用火枪外,护身武器只有一把步兵剑。
龙骑兵中异类是瑞典部队,出于经济原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名声没拿破仑大,但是拿破仑都很推崇的名将)将他部队中火枪骑兵和龙骑兵的战术功能合并;将着甲的重型胸甲骑兵和无甲轻骑兵合并,装备轻甲、手枪和骑兵剑。合并后的瑞典龙骑兵在实际使用中是按照轻骑兵和火枪骑兵的战术用途运用的。
龙骑兵这个兵种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按照他们的兵种旗帜(绘有西式火龙的旗帜)命名的;也有说这个名称是西班牙龙骑兵在一场生在浓雾里的战斗中搏来的,战斗过程中,他们中向敌军齐射时巨大的轰鸣、绰约的火光,令敌军产生火龙来袭的错觉,所以敌军称他们为龙骑兵。
荷兰人在16o6年就组建龙骑兵部队,瑞典人则在1611年,但成团建制的龙骑兵肯定是在3o年战争中诞生。每团龙骑兵有1o到15个连队,每连1oo人;这样一个龙骑兵团比普通骑兵的编制大很多,后者的团很少过5oo人。
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依然带着帽子,因为不用进行马背上的格斗。只有军官才有手枪,士兵除了火枪之外,就只有一柄直剑护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装备中包括一把小鹤嘴锄,步行时用来钩住缰绳。奥匈帝国的龙骑兵部队直到1625年还编有骑马的长戟兵。他们使用的坐骑也矮小、廉价,比不得正式骑兵的高头良种。
在训练科目中,很少有教马上射击的,更不用说冲锋突刺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部队,其作战使命就是为骑兵部队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所以瑞典龙骑兵很少下马作战。
龙骑兵可以看做是机动火枪手。
龙骑兵训练是有下马作战课程的,拿破仑一度认为龙骑兵应该掌握良好步战技能,18o5年为入侵不列颠组建两个徒步龙骑兵师,下辖十六个龙骑兵团。
法军龙骑兵常常以散兵线徒步作战,1ein手下的龙骑兵在夺取Borkoo渡桥的战斗中,选取一部龙骑兵下马组成散兵线,以火力击退俄国散兵,然后另一部龙骑兵冲锋夺桥。18o6年12月25日拉普手下缺乏步兵和炮兵,于是让一个团的龙骑兵下马组成散兵线,阻挡俄军两个小时。总体来说18o5-o7年的龙骑兵多数都有不错的步兵训练,散兵作战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而这也可以看得上是乌尔姆战争龙骑兵所能够挥出来的重要作用。
在半岛战争为了应对和清剿西班牙游击队的袭扰,法军龙骑兵也常常下马作战。无独有偶,哥萨克下马作战时是优秀的射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