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定秦曲》


    第(2/3)页

    大统十二年(546年),土门派遣使者向西魏贡献特产。当时铁勒(亦作丁零、高车等)将要讨伐柔然,土门率领部众半路阻击,打败铁勒,使铁勒五万多部落全部投降。土门仗恃着自己力量强盛,就向柔然求婚。

    柔然领头兵可汗阿那瑰大怒,派人前来责骂羞辱土门,说:“你本来是我的打铁的奴才,怎么胆敢说出这种求婚的话!”土门愤怒,便把柔然的使者杀死,从此与柔然断绝外交关系,转而向西魏求婚[9],得到宇文泰的同意。

    大统十七年(551年)六月,西魏将长乐公主元氏嫁给土门为妻。同年,西魏文帝元宝炬去世,土门派使者前来吊唁,赠送二百匹马。

    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土门派兵袭击柔然,在怀荒北部大败柔然。阿那瑰自杀,其子庵罗辰等人率领部落民众投奔北齐,剩下的部落民众拥立阿那瑰堂侄铁伐为领。土门于是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并且与北齐通使往来。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土门去世,其子阿史那科罗继任可汗,自称乙息记可汗。

    553年,伊利可汗死,两儿科罗、燕都相继立,其中燕都号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茹灭之”,“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

    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东蒙古草原诸族。而他们的叔叔,莫贺咄叶护(叶护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国分裂后被尊为室点密可汗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则开拓了西域和中亚。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应娑,其址约在焉耆西北3oo公里。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突厥人就建立了一个疆域过一万华里的国家。这是讲突厥语的人颇自豪的一段历史。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个汗国在整个亚洲和东南欧洲的政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就离间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战争,结果,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在571年起进行2o多年的战争。

    而在东亚,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隋帝国581年统一中国后,对突厥汗国采取分化离间兼以军事进攻等政策。

    583年,隋分军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强弱参差不齐,矛盾在铁腕政策下被压抑下来,随着对隋的军事行动的失利及隋的分化离间政策成功,突厥汗国最终分裂了。

    此后,东西突厥的相继复兴,也没能恢复西到里海,东至小兴安岭的广阔疆土。

    599年,******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其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隋政府并迁其属于河套等地。

    6o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内乱中流亡中国青海,不知所终,至此,名震中亚、东罗马各国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势力的影响总是此消彼长,隋末年,炀帝治国穷兵黩武,东西两突厥便有东山再起之势。特别是******,其始毕可汗竟把视察边防的隋炀帝围在雁门,幸得可贺敦(可汗妻的称号)义城公主说好话,得归。史称雁门事变。此后到唐统一,******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强势军事集团。

    以致隋末乱世时的军阀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李渊,这帮人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先后向******始毕可汗称臣,以求其军事援助。并且有人打着其名号招摇。

    唐统一后,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便着手解决突厥,派李靖与张公谨领军北击。历二年(在63o年),******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间,沦为唐帝国的属国。

    西突厥在6o3年分解后,在611年由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中华大乱而组合起来,占有准噶尔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

    从太宗贞观十四年(64o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经理西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