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定秦曲》
第(3/3)页
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其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展起了较大作用。
一、增强了各国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这时诸侯王国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济区域,故为当地政府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史记?吴王濞列传》说: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就是说,汉初王国、侯国的诸侯、列侯都对本国的老百姓采取优抚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招致天下亡命,安置流亡人户,使人民积极从事生产,以展王国经济。吴王刘濞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贱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太史公亦云:吴王能薄赋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吴王濞就这样通过种种优待国民的办法,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因而促进了吴国经济的迅展。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淮南厉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与财物爵禄田宅.说明淮南王为争夺更多的劳动人手,不惜对流民甚至逃犯皆赐予优厚待遇。而胶西于王端因故令吏毋得收租赋,从而使老百姓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再生产,亦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展。
又据《汉书?淮南王传》:淮南王安……亦欲以行阴德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一书,其中就有当时关于农业气象和生产经验方面的论述,认为为治之本,在于安民,告诫统治阶级必须节欲、省事,使民足用,勿夺(农)时等等,提出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的展经济方针。这些都可说明西汉前期诸侯王在恢复展本地经济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时人口流散、百业待举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甚至中央政府和诸侯王国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生产劳动力的竞争。
二、便于各国因地制宜地展地方生产汉初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展生产,充分开各地的自然资源。
《史记?高祖本纪》载齐国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故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当时齐国政府除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因地制宜地展本地生产外,还专门设有经营盐铁生产的机构,以开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十钟山房印举》收有齐国的海右盐丞印。传世的封泥有琅琊右盐、齐铁官长、齐铁官丞、临淄铁丞等。
三、各国经济的迅展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为地方经济的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地方王国的经济迅展起来。吴王刘濞经过三、四十年的苦心经营,搞活了地方经济,很快使吴国成为东方的经济强国。
《盐铁论?错币篇》记载:吴王擅障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滑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吴王濞积累的大量财富为动七国之乱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曾经遗诸侯王书说: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凡为此,愿诸王勉用之。能斩捕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列将,三千斤,封五千户;裨将,二千斤,封二千户;二千石,千斤,封千户……。
可以说,在某一方面而言,分封制虽然并不符合中央集权的基础,但是这不能够说明分封制度一无是处。
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分封制”,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军阀割据政权,大多数情况下,要领受中原王朝的册封。
如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之国王马殷,尽管于9o7年建国,仍旧于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后唐册封为“楚王”。
……
张嘉师不认为自己能够有这么一个魄力,做到这种决定。因为处于他的角度而言,即使是他来自后世,在知道以及接触到很多事情之后,很清楚有些决定真的不能够头脑一热就直接拍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