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定秦曲》
第(2/3)页
在《竹书记年》当中,商朝与鬼方之间有着战争的关系: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
而后世有一种说法,说楚即鬼方:
1.《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年在古代是多年的意思,可见殷高宗武丁功业之大。《诗经?商颂》中宋国贵族(商人的后代)称赞自己祖先殷高宗武丁时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凡是拿来夸赞的都是最值得说的,至少是个大事,而无论是《史记》和《竹书纪年》均未写高宗伐荆楚,而只写“伐鬼方”,可见《周易》中的“鬼方”和《诗经》中的“荆楚”是同一件事情。
2.《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荆即楚的别称,可见楚国和鬼方有着莫大的关系。
3.楚人崇鬼尚巫术,大思想家王夫之曾在他的著作《周易内传》明确指出:“伐鬼方,《诗》所谓‘奋伐荆楚’”也。楚人尚鬼,故曰鬼方。”无论从屈原的《离骚?山鬼》,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中的巫山**这些宗教祭祀,都可以看出来楚人尚鬼,这也是尽人皆知的,这是鬼方之所以叫鬼方的原因。
4.传说祝融(吴回)娶了鬼方氏为妻,祝融是谁?乃楚人的始祖。如果鬼方生活在塞外。身在南方的祝融怎么能千里迢迢娶个北方戎狄鬼方女子为妻,在三四千年前,交通、信息非常落后,这样作无异于南越王娶了匈奴女子为妻,这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这种说法很快就被辩驳: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明确写了商朝先伐荆楚,后伐鬼方,证实了周易中的记载。秦始皇先击百越后击匈奴,难道说百越与匈奴有莫大联系吗?故第一、二点理由均不正确。且商朝也尚鬼,凡事占卜,甲骨文都是用来占卜的,难道商朝也与鬼方有关。其次《竹书纪年》的记载更驳斥了楚即鬼方。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祝融吴回是北方帝王高辛手下火正,生活在北方,娶塞外的鬼方女子很正常。故第四点理由亦不靠谱。
好吧,对于这种争论,张嘉师只能够表示他不明所以。
………………………………………………分割线…………………………………………
而除了一些看上去太过久远的记载,《春秋》事实上记载了比起晋献公时期要更早,中原文化与北狄人之间的记载。
只不过这个记载当中,有一点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这个部落的名字叫做山戎。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据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戎族是少数民族的一支,不仅人口数量大,而且居住地区广,并逐渐从西方迁至东方和北方。戎族分支颇多,有大戎、小戎、6洋之戎、九州之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姜戎、茅戎、北戎(又称山戎)无终等名称。山戎,即为戎族的一支,也即是由西方迁往北方居住的戎族。
事实上,山戎自为一族,在春秋战国前一度相当强大,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诸国。山戎势力强大,不断南下侵扰中原,与鄂、齐、燕、晋等中原诸国,屡次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的背景。自然,中原诸国也不断攻伐山戎。
从史料上可以看出,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戎人伴随游牧,逐渐开始了农耕。山戎曾栽种冬葱和戎菽,享誉塞北。《钦定热河志》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而“冬葱”,即今称之为大葱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