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定秦曲》
第(3/3)页
同时,明军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经过朝鲜使臣的反复申辩,杨绍勋总兵后来接受了朝鲜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
明军第二波增援而自从平壤兵败后,辽东军就等同是移交了此战争的主导权到中央兵部手里,在其后朝鲜使臣虽然数度拜见杨绍勋,或是其他游击、参将等等,请求再派兵进入朝鲜以壮士气,甚至说出派几百人声援都可以。不过,明朝已经另有战略规划,兹摘录《宣祖实录》里的几段话:“……此贼非南方炮手不可制,欲调炮手及各样器械先到于此矣,待南兵一时前进……”,“……今则霖雨频数,道路泥泞…秋凉后方可大军前进剿灭…偌大军留义州及你国…则你国粮料不敷,你国今且省了粮料,留备大军之用…兵救援已有明旨,我天朝无有内外之别,宁有终始之异乎…”。
可见后来明廷和辽东军已知倭军绝非朝鲜以为的数千兵马,而且也已经规划要以中国内地后勤补给来支援作战,并期望能以优势兵力尽击倒倭军。至于后来为何成为梯次增兵,还是不脱补给不继与情报缺乏两原因。
明军自7月起多次派遣游击沈惟敬到朝鲜,甚至远赴平壤与倭军谈判,其目的在于拖延时日以待大军集结。
同时先派出先锋,不过因为考量到朝鲜的军粮缺乏,所以暂时驻兵在辽东境内,根据《宣祖实录》纪载,所派先锋人数为6ooo人,其中有副总兵祖承训的蓟州镇兵24oo人,和本来要派往建州卫的南军炮手6oo人,游击张奇功麾下3ooo人。至于总兵力则是号称1o万人,实际派在7万人。9月己未,敕使薛潘渡江到朝鲜晋见朝鲜国王做最后的协调,“…曰:天兵十许万方到,且千里馈运,事所未易,预以银来此换米,何如?…”,这段是说千里运粮不是很简单,天朝想要带银两来此,然后现地买军粮,可以吗?
国王是这样回答的:“…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一段话就等于告诉明朝大军必须要自带粮食,朝鲜的农业基本上是已经破产了。在同月的辛酉日也有如下纪载,辽东巡按命令林世禄询问朝鲜司谏院司谏李幼澄,“…你国粮料可支几月?答曰:可支万兵一月。又问:一月之外做何计较?答曰:若除平壤之贼,则忠清、全罗亦可取用…”,由此可知为了支应大军,平壤是要战略目标。
后世有一种关于日军人数与明军数目的讨论:9月甲子,朝鲜宣祖召见尹根寿与韩应寅讨论,沈惟敬只看到平壤的敌军人少,咸镜道的敌军更数倍于平壤,尹根寿转述说沈游击表示平壤光是看到的敌军就有1ooo人,其他分驻的人应当更多,尹根寿说侦探回报平壤军队只有9oo人,沈惟敬则说,此侦探所言不实应该斩,预估需要7万人才可以攻陷平壤…。事后以此观之,7万人的确是次出兵的估计人数。至于朝鲜全境的日军人数讨论,可以见实录再1o月庚寅,宣祖召见多位备边司官员讨论,其中有问说“…贼数几何?尹斗寿曰:“…贼自言32万云矣…”,这时尹根寿接着说,贼自己这样说,如果有8万人就可以迅攻陷朝鲜,因为只有5万人,所以无法迅战胜。李恒福回答,“我军杀死倭军几乎有1o万人矣,如果倭军只剩下4o万人,为何到处都有倭军呢?…”所以,虽然已经经过4个多月,朝鲜还是无法确定日本军到底是登6了多少人,这也为后来的明军所需要派出的兵力估算增加了不少的困扰。
建州卫的女真人对朝鲜提出援助,9月辛未,建州卫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在向明朝朝贡马匹的贸易后,听说日本军入侵朝鲜之事,派使臣马三非来朝鲜说:称建州卫部下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惯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经过朝鲜国王宣祖与大臣讨论后,礼貌性的拒绝了(实际上朝鲜探知了努尔哈赤支援朝鲜为假,借路联盟日军,消灭海西女真为真。而日军此时已在北部拔海西女真二十营有余,其余女真部落纷纷溃散。)。
明军的军略。在1o月庚辰,朝鲜礼曹判书尹根寿等见明朝葛总兵,葛总兵私底下告诉他们说:“这次动员有关内蓟州、宣府、大同等处镇兵及南兵1o万人共7万人,广宁、辽东等地镇兵6o万人共7o万人,……圣旨以为直杀到王京,如果让倭军今年逃走,则明年必当再次入侵,当使倭军片甲不还。”
这就是明军一开始的用兵规划,希望能集结大军一次歼灭入侵的日本军,只是事后才现计划与实际有所出入。朝鲜大臣又问粮饷,葛总兵说:“鸭绿江以西车运,以东马运,并不需要使用贵国的钱粮。使臣又问说,那么沈游击的和谈之说,如何?如果真的和谈,小邦的痛就没有办法申张了。葛总兵回答:如果倭军束手哀求请降,那我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如果顽强抵抗,就将倭军一次杀光。”
明军波渡江入援人数的朝鲜官方纪载,1o月壬子,朝鲜的备边司启曰:“天兵共计48oo5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日粮每一名是1升5合,马匹267oo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日给料豆3升。以此计算,则48585人的粮食一天是72o石,2个月则需要米84373o石;马一日用豆8o1石,2个月需要豆48o6o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51488石,豆33127石……,抽西补东军粮可以支应5o余日,马豆则似乎不足……。”
……
从这些记录来看,朝鲜的情报失实导致明军在前一次援助作战当中付出惨重代价,也是事实。
而有一点,那就是朝鲜人有不少投靠或者是被日本人扶持收拢起来的“伪军”,用于战争当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