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张武 下-《定秦曲》


    第(2/3)页

    ……

    薄昭虽然算是国舅,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其纵容家属横行不法,还算是小问题,但是其居然杀死钟毓,汉文帝就算是想挽回什么都无法做到了。

    因为很明确的一点,那就是薄昭杀死钟毓,那就是意味着薄昭等同造反。因为钟毓是皇帝使节,按照后世王朝的一个官职来描述,那就是钦差大臣。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其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使他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作任职凭证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其“虎节”;在平原地区任职的授其“人节”;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其“龙节”。作出使凭证的“使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故又称“庭节”。张骞出使西域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而钟毓的身份,则是类似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使节描述:“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

    使节在当其时的作用,主要就是代天巡狩。

    代天巡狩主要就是指臣子代替君主巡视四方。

    “巡狩”,《孟子?梁惠王下》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尧典》遂作“巡守”,意为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与“巡视”“视察”同义。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与“巡狩”相对应的是“述职”,《孟子?梁惠王下》云:“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意为封疆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评定其是否称职。与“汇报”同义。是下级对上级的关系。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

    钦差大臣,担任该官职往往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得此职事本身也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取消。其实,皇帝派遣大臣外出办事,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于是出现了“钦差大臣”这种固定的称谓,其地位也高出以往历代此类大臣,这也与明代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有关。

    清代更是实行空前的中央集权,派遣钦差更加频繁。清代钦差又称钦使,统兵者则称钦帅,驻外使节称钦差出使某国大臣。比如,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即是以钦差身份前往。总体而言,明清两代,钦差大臣的流行,与此两代均不设宰相,皇帝权力空前强大有关。

    而薄昭擅自杀死汉文帝的使节钟毓,其行为与谋反无误,若是汉文帝迫于薄太后的压力而不追究薄昭,那么汉文帝的皇帝威严即将荡然无存。

    所以,哪怕是薄昭真的是作为汉文帝的舅舅,甚至是有拥立之功,但是在触犯了皇权底线的前提下,薄昭不得不死。

    而就这一点而言,张武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并没有让汉文帝过于失望。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