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 30-《定秦曲》
第(2/3)页
后世的人编纂出关于《孟德新书》的内容:(这个不可较真)。
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地变化,不可先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然则兵非所乐,胜非所利,是故乐兵者必亡,利胜者必辱也。
夫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三者而能全胜,吾所未闻也。治国以信,治军以诈,其容各殊。故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
兵之利在于信,兵之德在于道。德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气不激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气不厉则慑,慑则无勇,无勇则必溃也。昔吾之战张绣,胜一败一,皆以气也。
以上的内容与《孟德新书》有关联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后世有人认为三国同时期有一本兵书能够与《孟德新书》相提并论,而这一本书就是诸葛亮编纂的《将苑》。
白起认为这一本书与诸葛亮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他提出了两点让张嘉师不得不深以为然的论点:
第一点:《将苑》又称《心书》,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宋代称将苑,而明代始称《心书》,但无论《将苑》还是《心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
不仅仅是《将苑》不见于史书。同样也不见于《武经七书》的名录记载。
而《遂初堂书目》则是中国宋代私家藏书目录。其为南宋尤袤撰。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曾任秘书丞、礼部尚书。能诗。家富藏书,在九龙山(今无锡惠山)下建有遂初堂,编《遂初堂书目》1卷。《遂初堂书目》共收录图书3000余种。分为44类。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设有“小说”、“类书”、“乐曲”等小类。仅著录书名,部分款目著录作者。在经部书和一些史部书名之下简记版本情况,如记《史记》有“川本”、“严州本”。该目录中著录的版本有旧本、旧监本、秘阁本、京本、旧杭本、杭本等10余种,但未确记刻书地点与年月。该书开创了中国古代书目著录版本的先例。
从这样的对比就能够看到一点,那就是《将苑》很有可能是在《武经七书》出现到《遂初堂书目》之间的时间才出现的。换句话说,《将苑》是伪书的可能性很大。
而第二点,则是能从《将苑》的内容能够看出来,是宋朝中期的著作:
兵权: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逐恶: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将材: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将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