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大朝会 33-《定秦曲》
第(2/3)页
嬴珣对于自己亲弟的想法,自然是很清楚,虽然他跟张琬的年纪差距较大,同时双方之间并没有太过频繁的接触,但是毫无疑问,作为同样是张嘉师嫡子,虽然并不是一母同胞,而算得上是表兄弟类似的亲兄弟,嬴珣在张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沉默一段时间之后才对张琬说道:
“琬弟是担心……自己不会成为父王那样的人,而导致一些事情的出现?”
张琬听到了嬴珣的话之后,只是平静的露出一抹笑意。而嬴珣在看到了张琬的笑意之后,也知道自己说中了张琬的想法。所以到了这个地步,嬴珣只能够接受张琬的想法,而让张琬取代年纪有些大的国尉桓硫,代理大秦帝国的国尉一职。
………………………………………………分割线…………………………………………
桓硫并不是张嘉师以及嬴珣主掌大秦帝国时期的第二任国尉。在公元前196年大秦帝国结束第一次进攻匈奴的战役之后,屠睢就以其年迈,希望安享晚年的想法,向张嘉师提出辞呈。
对于这个年纪确实是很大的老国尉,张嘉师在顾念其功劳之余,同样也念及对方年纪也确实是大了一些,也就接受了屠睢提出的辞呈。
只不过,在接任人选方面,屠睢提出既然张嘉师打算击破匈奴,那么必须要由一位明白北疆地区军队事务以及能够进行相应合适安排的人选担任国尉一职。张嘉师对于屠睢的这个建议可以说相当认可。
但是在人选方面,则是让张嘉师感觉到有些为难。
在这方面的人选,张嘉师属意的是王离,苏角,渉间以及继续驻守云中九原地区的北疆军团猛将杨翁子。
王离毫无疑问是最合适,但是也在很多方面而言,却不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选。
因为王离在北疆军团甚至是整个大秦帝**中的威望相当高,若是他出现了什么意外,年幼的嬴珣恐怕无法有效弹压这个功勋大将。
再者,以张嘉师对王离的认识而言,张嘉师不认为王离会轻松接受这个对于他而言的烫手山芋。毕竟王离经历过这么多事情,恐怕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一开始而言,王离既然是最合适的国尉接替者,但是同样的,王离担任这个职位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在接下来的是苏角,苏角作为张嘉师麾下的嫡系之一,其虽然并不是最早就跟随张嘉师南征北伐的人员,但是在辽东军体系当中,可以说苏角仅次于他的第一人。
所以让苏角担任国尉,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
只不过苏角的大局观较差,甚至是比不上渉间,因为在很多方面而言,国尉虽然不一定需要指挥大军作战,但是其若是连军事方面的整体布局都无法做到相对完善,恐怕让苏角担任国尉,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而渉间则是张嘉师认为在王离之下的最合适人选。然而无论是经验以及资历都无可挑剔的渉间,因为其在咸阳之战当中的作为,让张嘉师不得不顾忌很多方面的影响。
渉间若是担任国尉,在军方当中固然是得到不少支持,但是其很有可能会被咸阳一带的关中人员杯葛而导致渉间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还觉得自己当初是不是让渉间背这个黑锅背大了……
而最后一个人选,则是大秦帝国北疆军团当中残存的老将杨翁子。
杨翁子是当年大秦帝国征伐河南地的有功之臣,因为在匈奴单于将其主力集中进攻蒙恬麾下的军队的同时,杨翁子则是趁着匈奴主力无暇南下之际,发起对河南地的一连串攻势。
可以说,大秦帝国能够得到河南地,杨翁子同样也是功不可没。
当然,与某个记载不同的是,杨翁子麾下的军队比起蒙恬更少,因为这个出自《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更多是无稽之谈:秦皇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reads;。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