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大朝会 32-《定秦曲》
第(3/3)页
就好比是后世的儒生基本上不知道君子六艺那般,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则是更加演变成“文字狱”这种高压手段来愚弄平民。
可以说,董仲舒与孔子一样,其学说以及才学品性都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后世有不少人认为董仲舒是儒学荼毒后世的罪魁祸首,张嘉师不得不认为,这些人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
当然,张嘉师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是,自己尽管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但是际遇以及经历完全不同的董仲舒,在被赢启重用之后,大秦帝国也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确立以杂家学说为主导,而法家为治国根本的国家方针。
……
这个世界的董仲舒,则是在受到赢启的逐步重用之后,为大秦帝国推行了一连串的相应政策,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其中以大秦帝国的官员制度,董仲舒认为,哪怕是一个高级官员,他们若是不知道民生的治理,那么他们即使是有着很大的才干,都会脱离实际,下达一些胡乱行事的命令。
赢启虽然并不是太过精通于民生问题,但是在不时进行私访的赢启心中,董仲舒的这个想法,让他认为很有道理。
所以,在赢启去世之前,经过多年时间的逐渐推行,大秦帝国颁布了一个政令,那就是若是担任高级官员者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那么其需要担任县令或者是郡守一年到两年,并且进行考核。
很可惜,这个政令本身有着相当的好处,只不过因为王氏家族以及之后逐渐成型的氏族阶层的出现,这个政令很多时候成为了形同虚设的存在。
而董仲舒作为一个杂家的代表,其言行以及思维方式顾虑到更加全面的范畴,让赢启在治理国家的方针当中,有着很多方面的影响。
只不过董仲舒也不是万能,其弱项正好就是董仲舒作为一个书生,很大程度上都无法接触或者是深入了解的兵家。
在董仲舒的影响下,大秦帝国的军事建设陷入缓慢前进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尴尬地步。若非是张家以及其他一些军方世家的支撑,恐怕大秦帝国的军事建设会陷入到倒退的地步。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