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北混战 8-《定秦曲》
第(2/3)页
中柄偃月刀作为制式武器,自然是无法外流生产。但是纸甲不同,张嘉师以及一些大秦帝国重臣开办的纸张作坊,能够生产出作为制作纸甲原材料的纸张。
而按照张嘉师的思路,那就是这些纸张作坊在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能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那就是将这些纸甲的札甲型方片制作成型,再运输到兵造当中进行后续加工。
这种思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大秦帝国的几个生产纸甲的兵造当中,生产出来的纸甲虽然有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但是么,在产能上因为步骤的简化,而提升了很多。
在原来的生产方式下,这些兵造的一组,约莫二十人的纸甲流水线生产技工一日大概能够生产十副纸甲,而使用了这种生产方式之后,则是能够提升到日产量十五副以上,这么一个情况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提升效果。
至于纸张的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张嘉师倒是没有太过宽松。在经过相应的问题探讨之后,张嘉师确定了一套来料证明体系,尽可能杜绝日后因为原材料问题而制作出质量低劣的纸甲。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张嘉师下令相应的兵造制作技工,在一批纸甲生产出来之后,按照原材料来源地区为基准,采取随机抽选的方式来进行实际检验。
反正纸甲的札甲甲片能够比较轻松的更换,用武器来进行攻击校验。也不会让一副纸甲损坏太多,只需要更换被毁坏的甲片,就能够作为新产品来提供给官兵使用。
这么一种方式并不是张嘉师独创,也不是张嘉师从后世引用的相应方式,而是大秦帝国本身也有相应的基础,只是没有张嘉师这么系统化而已。
………………………………………………分割线…………………………………………
列阵前进的许庭麾下三千余官兵,在前面的一排盾兵的掩护下。不断地向交战区域前进。
而位于作战区域南面的秦军骑士,则是知道他们的任务暂时完成了。或者是说。这是他们离开的信号。
不断有秦军骑士的低级军官指挥着自己麾下的官兵在步兵袍泽接近到一段距离之后,脱离交战区域。因为他们还留在原地的话,更多的只是会妨碍步兵的清理工作。
而这一个作战区域,因为匈奴人的骑手不断被杀伤而向内收缩,许庭麾下的秦军官兵,还有一个工作要做。那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在尸横遍野的战场外围,对死伤的双方官兵进行差别对待。
对于匈奴人的伤员,这些秦军步兵的前排部队会直接将他们手中的偃月刀捅进对方的身体。因为对于这些秦军官兵而言。许庭明确命令他们不需要俘虏这些匈奴人。
而不少并没有完全死透的匈奴人骑手,躺在地上呻吟或者是装死失败的话,等待他们的则是冰冷的,从他们胸膛或者是腹部捅进他们体内的刀尖。
有些匈奴人的轻伤员看到了这么一个情况打算反抗,但是他们还没有真的行动起来,就会被在一些刀盾手后面的秦军手弩步兵发射出来的箭镞,射成了刺猬。
这种手弩能够进行五发的连射。是一种射程不过三十来米的小型连弩。
这种连弩在中原战场上并没有发挥太大的效果,因为面对着有着不少优秀远程武器的叛军,这种连弩的射程很容易被对方的强弩甚至是强弓压制。
当然,配备这种手弩的秦军,一般都是秦军的什长或者是伍长。因为张嘉师也很忌惮这种手弩的连发威力,虽然说射程确实是坑爹了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面对十几个手持这种连弩的人,心中都会有些惊慌。毕竟一下子射出超过五十发箭镞,可不是好玩的事情。
而这种手弩正好能够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使用。
这些位于前排的秦军低级军官,手持这种手弩,就是为了避免在这种环境下会遭遇到敌人的突然抱起而进行配置的。
一个秦军伍长或者是什长配备这种连射手弩的话,他们就必须要配备一把弯刀或者是长剑作为辅助装备。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并不需要他们抽出自己的武器进行近战,而是前方的刀盾兵以及普通步兵会用自己手中的武器解决他们面前的敌人。
他们手中的手弩,则是在面对大规模的敌人的冲击以及敌人无远程部队的情况下,才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
这些秦军官兵需要做的另外一个事情,则是将自己的骑士的重伤员救出战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