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国发展情况 下-《定秦曲》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手机阅读
除了江汉平原地区的恢复速度相当缓慢,甚至是因为诸多因数而不得不让张嘉师暂时放弃重新将江汉平原地区的产粮优势挖掘出来。(.
而同样处于这个困境当中的,还有三个比较大的产粮区。
第一个是齐国的山东平原区域。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淡水体系的地区,山东平原在历史上就因为水利的优势而成为了人类在山东地区发展的基础。
像是大汶口石器时代文化,就是主要依靠山东平原的水利优势发展起来的。
这一点也像很多地区一样,人们都是逐水而居的。
但是现在的山东平原,在很多方面而言,人口流失程度堪称大秦帝国之首。
在某个意义上,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个地方的持续作战时间更长,尤其是被项羽席卷大半个齐国之后,这些地区的原住民遭受到很大的损伤。有些地方更加是变成了了无人烟的鬼地方。
这么一种情况下,原本凭借盐田之利而发展起来的齐国地区,眼下变得废败不堪,更加不用说这些原来也堪称富足于天下的土地体系,因为人口流失严重,很多良田甚至是荒废了长达几年的时间,在这些良田的土地上,甚至还能够看到野草丛中散落的骸骨。
这也可以说是战争的一种非常负面的影响。
而张嘉师因为人力的缺乏,只能够暂时将恢复这些土地的耕作体系的计划暂时推迟。这对于张嘉师而言,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就是这么多,而大秦帝国很多地方都缺人口,就连张嘉师最为注重的江汉平原区域都因为人手不足而不得不放弃恢复开发,更加不用说相对比较次要的山东平原地区。
但是张嘉师也没有完全放弃对齐国故地的相应开发。
与农田耕作所需要的大量人口相对,张嘉师开发的是齐国故地沿海的天然海盐区域。
这个虽然不是说张嘉师治下的大秦帝国的食盐供应相当缺乏,相反,在再次统一全国之后,张嘉师经过相应的统计。发现了自己这几年在辽宁郡,商郡,燕郡以及赵郡沿海地区相应开辟,或者是恢复生产的海盐制造地区的总体盐产粮,平均下来的数量有相当多的盈余。
张嘉师自己很清楚一点,那就是盐业这种东西的成本以及收益对比可以算是无本生意的范畴。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距离海洋越远的地区。盐价越高,主要是受到了运输成本伴随着距离的几何级别增加。不无道理。
像是以辽宁郡的盐场生产出来的食盐,运输到关中地区之后,即使是张嘉师想要压低盐价,都受制于运输成本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用一个简单的换算,那就是一石食盐从辽宁郡运输到关中,刨除远程运输的有可能出现的损耗,在辽宁郡能够实打实卖出去的一石食盐,在关中地区的价值提升将会达到三石甚至是四石食盐本身的价值。
这也就是说,运费的增加。成为了食盐价格提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甚至是无法避免的重要因素。
张嘉师自己很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在他的相应计划当中,也有着类似于后世封建王朝在食盐方面的规划。
……
张嘉师的计划主要有两个,那就是以运费的成本确定起两个体系的食盐售卖范围。
第一个体系自然就是海盐。像是海盐这种低成本,高产收的产业,一旦运输成本过高,就算是国家想要压低偏远地区的盐价。都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除非国家愿意补贴相应偏远地区的运输费用。
然而,对于张嘉师而言,这一点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事情。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平均盐价在发售区域的中间值,作为一个基准。
这一个基准也许需要进行相应而繁多的调整。但是张嘉师自己很清楚一个情况,那就是这个基准应该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