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国发展情况 上-《定秦曲》
第(2/3)页
………………………………………………分割线…………………………………………
而在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201年的冬天,张嘉师除了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军事调动方面,还进行了相应的民事为主的对应匈奴问题的调整。
这些民事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沿着长城一带的各个大小不一的屯田区,张嘉师在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将原来的边线屯田区的平民或者是刑徒,迁移到这些相应郡县的二线地区,开辟一个屯田地区。
这种工程很浩大,而且还需要有很多方面的相应配合才能够得到成功的结果。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屯田区能不能创建起来还是一个小问题,让这些平民以及刑徒发生暴动,这个问题张嘉师才觉得难以接受。
当然,对于张嘉师来说,这些屯田区的重要性严格来说也不是那么优先,因为这些屯田区在刚刚开辟的那一年或者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内,恐怕都无法实现盈余。当然,这些屯田区虽然在这么一段时间无法实现盈余,但是也算是减少了相应的粮秣损耗,这个问题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同样也是有效减轻相应压力的部署。
而这些屯田区,张嘉师看重的自然不是短时间内的利益得失,而是长时间的发展下,这些屯田区很有可能为减轻内地粮秣运输的压力甚至是能够有力提供日后征伐匈奴的部队相应需求。
像是这么一种情况,是张嘉师希望看到的。毕竟征伐匈奴的耗费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张嘉师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大秦帝国会像汉武帝后期的汉帝国那样,弄得虚弱不堪。
而在张嘉师的相应规划当中,这些屯田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
第一个地区是位于燕山北面的平原区域,这个地方用来作为屯田区,在某个意义上并不算得天独厚,最起码比之辽河产粮区以及燕山南面的督亢地区,这一带的农业基础不算很好。
但是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军事区域。张嘉师用这个地区作为屯田区,最主要还是看重这片地区对于燕郡北部长城的支援方面因素。
这一片地区虽然位于燕郡中南部。但是由于往北到达长城的道路并不算太过崎岖,在这个地区发展屯田区域,也算是有效支援燕郡长城防御体系的中继点。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张嘉师自然是不会让这个地方的重要性被无视掉。
而截至公元前201年2月15日的来自燕郡方面的奏疏表示,燕山北面屯田区的基础已经打好,但是在两年内想要让这个地区得到盈余,除非是遇到丰收,否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嘉师看着桓硫以及西门忻两人联名签署的这一份奏疏,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燕山北面的屯田区,关系着日后很多方面的作战关键,尤其是对应东胡相应地区,更加显得重要无比。
只不过因为严寒天气的影响,另外两个新屯田区的开发,进展就相当缓慢。或者是说,这两个屯田区本身也不是发展屯田地区的好地方。
……
这两个屯田区。分别是位于原来雁门郡,代郡,现在的晋北郡中部,后世主要是在大同以及附近区域的一带,以及在上郡中部,后世的延安一带地区。
两个地方的屯田基础发展难度很大。因为两地的水文因素相对较为恶劣。
位于晋北郡的新屯田区,沿着后世的御河两岸发展起来的农田以及相应水利设施还算有相应基础,但是一旦距离较远,那么以现在的水利体系的发展情况而言,想要得到充足的供水,还不如直接使用人力。
而位于上郡中部的屯田地区问题更加恶劣,虽然说这片地区的水文基础还算不错。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一带地区的盐碱地问题相当严重。
张嘉师都不得不佩服在后世的南泥湾事迹了,因为在这么一种问题上,对方能够调度的资源可没有他那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