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泰山悲歌 下-《定秦曲》


    第(2/3)页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而关于泰山的典故以及相应描述很多,比如说:

    道教五行学说:泰山统管人间官职升降与人间生死!如宋代前叫泰山府君祭!道教36洞天列第二洞天泰山洞天!佛教24天位中一天:东岳大帝泰山神!佛教地域学说中称:十殿阎罗泰山王,第五殿泰山王董!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统一以来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祭拜大典,以历朝有94代帝王各种级别参拜,在某个意义上,确实为国之首山。

    这种缘由能够追溯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在神话当中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在张嘉师的原来所在的世界,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钱钞;有的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据说,碧霞元君能为众生赐福,消病去灾,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

    至于碧霞元君的起源,现在史学界认为其源起于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时的母系氏族社会得早期女首领;也有认为是女娲和早期中原女首领的演变融合统一,但不能确定碧霞元君是一人。碧霞元君的原型,只能说是先祖母系的伟大人物的融合祭拜。

    泰山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其本义就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

    在明代以后,随着泰山信仰的发展,在各地石敢当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传播中,石敢当和泰山石敢当同时存在。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字样的石刻,如“石将军”“石大夫”等,清代、民国年间以及当代,则以“泰山石敢当”为主。石敢当习俗,历经各代,达于今日。清代以来,在泰山周边还出现了祭祀石敢当的庙宇——石大夫庙,同时存在庙会“石大夫会”,还有以石敢当为题材制作年画的。

    石敢当习俗经历了“石敢当”到“泰山石敢当”的发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当习俗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流传到东南亚各国以及朝鲜、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唐人街。它的职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箔,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

    ……

    泰山的范围总括起来很大,但是项羽在这么一个时候只能够凭借麾下不到四百人,死死地控制住泰山的主峰。

    而根据细作的查探,项羽将这四百人左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秦御道上,而这一条秦御道,换一个名字就是后世的登封御道。

    后世的登封御道,主要是指从岱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这一条路线。

    这一条秦御道的很多景点,摆在现在而言就是扯谈。

    但是作为整个泰山地区最难防御的地方,项羽将自己的防御重心放在秦御道附近,也不算是一种错误。

    而作为应对的是,在李信的安排当中,秦御道的进攻兵力也达到三千人左右。

    当然,这次李信还不仅仅安排了从秦御道进行攻击项羽残部的方向,在李信的安排当中,张嘉师发现后世的几条旅游线路似乎也被李信作为进攻路线。

    而跟秦御道的情况一样,这些路线摆在眼下而言,能够作为景点的说法基本属于扯谈。

    而这几条与后世旅游路线似乎有些关系线路则是:天外村(天地广场)-环山路-竹林寺-黄溪河水库-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桃花源入口-环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鱼保护区-桃花源索道-南天门-玉皇顶;天烛峰-印象泰山(封禅大典表演场)-鲤鱼背-大小天烛峰-石河-尧观顶-北天门-日观峰-玉皇顶。

    事实上这几条道路摆在眼下而言,更多的也就是一条有些人烟的路径而已,毕竟这些线路主要还是要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发展才有张嘉师原来的世界的规模。

    ……

    在李信的安排当中,他率领的部队主攻秦御道,而彭越则是率领两千兵马,从后世的索道附近地区发起攻势。

    张武则是从泰山东北面的天池峰一带进攻泰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