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秦楚决战 10-《定秦曲》


    第(2/3)页

    跟匈奴人的第一次决战,在张嘉师与白起的构思当中,大秦帝国很有可能不得不采取防御态势来应对匈奴人所发起的全面攻势。

    这也是一种相当被动的局面。毕竟匈奴人的整体机动作战能力,还是远远在大秦帝国的军队之上。

    也许,集中相当数量的精锐,而且机动性不错的部队组成一个方向的箭头,来应对匈奴人的侵攻,甚至是能够凭借这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取得局部战争的绝对优势,这也许也是这一次决战,大秦帝国唯一能够所做到的主动权。

    这一支部队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但是相反,若是张嘉师重视发展的大秦帝国边塞防御体系无法有效抵挡匈奴人有可能出现的全面入侵,这一支部队所能够发挥的余地,就非常小了。

    可以说,这在很多方面而言,都是大秦帝国不得不面对的一场防御反击作战。

    用白起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情况好比是张嘉师后世的足球比赛,若是打防御反击的球队被对方打成筛子,这种战术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说,这也关系着大秦帝国日后的兴衰基础。

    所以对于张嘉师而言,自己该怎么样争取时间恢复国力,也算是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天秤,增添大秦帝国一方的砝码。

    ………………………………………………分割线…………………………………………

    在张嘉师的构思当中,一旦大秦帝国取得平乱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匈奴人还没发起对大秦帝国的全面侵攻,那么他将会立刻着手重新布置长城沿线的防御体系。

    在长城沿线,现在大秦帝国布置的整体军力不到二十万人,这一个兵力数字比起北疆军团的鼎盛时期有不少差距。因为大秦帝国北方军团的鼎盛时期兵力约莫是三十五万左右。

    这个数字也包含了张嘉师麾下强大不少的辽东军将近六万兵力。

    在平乱战争结束之后,张嘉师认为这个兵力的数字应该需要维持在三十五万人左右,毕竟现在长城沿线的兵力少很多,万一匈奴人快速解决东胡人残部,而全面南下,这个兵力真的是让他很担心。

    所以恢复北疆兵团时期的兵力,张嘉师认为是必须的。

    在张嘉师的想法中,辽宁郡,燕郡两地的部队约莫十万人左右,这两个郡的部队主要还是在长城一线,除了一些要害的区域,比如说定襄,蓟县等地有着一定数量的郡兵之外,其他部队主要部署在长城一线。

    而顾及到燕郡的南北距离比较大,而且蓟县到原来渔阳郡长城一线有着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张嘉师打算在原来广阳郡以及渔阳郡的分界线,也就是燕山北面一带,部署一支人数约莫三万人的机动作战兵力。

    这也就是说,燕郡跟辽宁郡一带的兵力部署很有可能会在十五万人左右。因为这一支机动部署兵力,张嘉师也打算在辽宁郡安排一支,人数会少一些,约莫在两万人左右,

    在晋北郡以及九原郡一带,张嘉师打算部署十三万人,常规兵力有所下降,但是张嘉师会将这个地区部署的机动兵力调整到四万人,毕竟这个地方也是原来北疆军团的核心区域所在,这种兵力部署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妥。

    而在上郡,咸阳郡以及陇西郡三地,张嘉师计划部署的兵力最多,若是算上主要也算是腹地区域的咸阳郡的兵力部署,人数将近二十五万人。

    之所以张嘉师不将这二十五万人都归纳到大秦帝国长城沿线部队当中,主要是有将近八万人是他直接指挥的大秦帝国中央军团部队。

    当然,有一点,张嘉师也认为需要调整的,那就是相应的部队指挥官,甚至是一些边郡的郡守级别官员,张嘉师都会进行相应的调动。

    ……

    在张嘉师的构思当中,这些人员的部署从东面的辽宁郡开始规划,则是会有以下的既定安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