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骑兵部队 中-《定秦曲》


    第(2/3)页

    “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这句话的描述,很多地方都不是什么问题,而重要的问题是,像是这种描述,更多的就像是全自动的射击方式。

    然而张嘉师在经过很多方面的尝试,都无法解决弩弦在发射出第一支箭镞之后的复位问题。

    弩这种武器的弓弦,需要的张力一般比起弓这种武器要大一些。

    仅仅是凭借着一部分物理设计器械的效果补助,张嘉师想要在足够的射程下,让这种弩弦能够做到全自动射击,无疑是痴人说梦。

    因为他下令专门研究这种武器的人员,经过多次失败,最多也就是只能够将手弩的射速以及设计,在张嘉师的射程要求为主下,变更成半自动的射击方式。

    张嘉师陷入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就算是诸葛连弩,在射程方面没有张嘉师那种更多算得上是严苛的要求。

    诸葛弩的射程主要是有两个数据:铁矢50米,普矢120米,单发精确射击30米全中靶,连发快射6秒钟射完十箭。

    而这个射程数值,更多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射程很有可能已经算是最大射程了。

    在眼下而言,就算是使用竹木制作的弩,120米左右的射程,在战场上根本很难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但是这种武器用来进行巷战或者是伏击作战,效果非常不错。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明帝曹睿诏命张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右膝,在随后的战斗当中,张阵亡。

    据说张就是死在连弩的手中。

    而让一个名将在基本没有反应过来的前提下被乱箭射中,很有可能是这种箭镞的数量太多。而以诸葛连弩的描述来对比,这个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张嘉师事实上也算是触摸到连弩的范畴,但是追求射程的张嘉师,只能够因为射程较短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那种“失败”的,但是确实是能够进行扣下扳机就能够进行一次射击的真正半自动连弩。

    到底哪一种设计更好一些,张嘉师认为射程才是王道。

    这种有效射程将近两百米的手弩,其射击方式比起单发手弩要简单,或者是说,在弩匣箭镞射击完毕之前,这种手弩的操作相当简单。

    因为在第一次射击完毕之后,射手只需要将那种曲柄机括下压,让手弩的弩弦能够进行再次复位,在这个时候,弩手只需要进行瞄准射击就可以了。

    而出于一些方面的考虑,张嘉师并没有为了追求相对更大一些的射程,而特意研制出这种手弩专用的短小弩,而是继续沿用大秦帝国大部分弩兵都通用的制式弩。

    根据少规模生产出来短小弩的测试数据,这种弩在两百米之后,虽然还能够有相当杀伤,但是对于有一定防护能力的步兵部队而言,这种弩的破甲能力相对较差,而在同等距离上,通用制式的弩在很多时候的破甲能力更好一些。

    因为短弩的自身重量相对较轻,而那种长杆弩的的重量更大,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重量也会影响着武器的杀伤效果。

    就好比是一柄就算是精钢打造的日本刀,跟中**队的大刀对碰,因为重量以及设计因素,日本刀往往会更吃亏一下。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