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议论边患-《定秦曲》
第(2/3)页
听到了张嘉师的话之后,马思括露出了一丝笑意,因为他这次来,主要就是希望张嘉师能够在对付匈奴人之前,做到一个事情。
“摄政王不认为,古人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点很是有道理么?”
马思括说出来的这句话,让张嘉师再次错愕了。因为这一句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四年的话,张嘉师当然是很清楚。
他不禁想到了有一个民族恐怕是马思括希望能够对付的存在。
这个民族就是东胡。
……
在这个情况下,很多人都将东胡人不当成匈奴人。但是么,实际上的情况是,假如匈奴人是迁移的游牧民族,那么也应该比起东胡人要早一些。
当然也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在人类迁移的途径上,有可能当时的人类先祖是从蒙古高原北面绕到东北地区繁衍生息,而并不是跨越世界屋脊而一路东向。
这也就是说,蒙古地区周围的人种,事实上是从北面南下,而南面的元谋人则是成为了中原地区,苗疆以及江南地区的人类祖先。
以当其时的科技能力而言,跨越葱岭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在很多方面而言,张嘉师认为假如匈奴人也算是华夏民族的话,那么东胡人事实上也更加应该算这种范畴。
而有一点,那就是东胡人在青玉灵书当中,并不是被称呼为东胡人,而是通古斯人。
(“东胡”应该是一个古阿尔泰语词(蒙古-通古斯语)toung-gu(s)的音译,正
确的读法应该是“通古(斯)”,也就是说,“东胡”实际上是“通古(斯)”一词的异写。在古阿尔泰蒙语中t、d;h、g往往不分,互相通用,因此“通古”被读成了“东胡”是有着一定的语言学基础的。而“通古”的“通”意为柳树丛,“古”为河流,“通古”的直译意为“柳条河”或“河岸上长满柳树的河”,加上表示多数词性的词尾“s”后就演化为居住在河边的族群的族称——“通古斯”,作为族称,意思是居住在河岸长满柳树河流边的族群,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住在柳河流域的人们”。)
……
尽管张嘉师知道了这些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如同陈平,李左车等智者都不例外的事情,但是么,张嘉师并不会将这个情况说出来。
而他则是在看着马思括好一会之后,才对马思括说道:“不知道马先生说的,可是指东胡人?”
马思括听到了张嘉师的话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摄政王说的没错,在下说的正是东胡人。”
张嘉师听到了马思括的话之后,眼神中不禁浮现一丝疑惑,那就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他跟东胡人之间的合作,用相应的兵器装备来武装东胡人,避免匈奴人能够快速解决东胡。
在很多方面而言,哪怕是陈平以及李左车,都不认为这个想法有什么错误。
毕竟相比起算得上是比较政令统一的匈奴人,张嘉师所主导的大秦帝国,缺乏的是相应的时间。
但是从马思括的话来看,很明显在马思括的心中,这些东胡人的残部,似乎已经失去了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
想到了这一点的张嘉师,看着马思括,不禁深吸一口气:“不知道马先生认为,若是我们背弃跟东胡人的协定,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么?”
马思括微微一笑:“那一片白山黑水,就是一个最天然的牧场,而且在很多方面而言,若是能够将东胡人消灭掉,那么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增强除了辽宁郡之外的其他地区长城的防御力量即可,大大减少了大秦在兵力上面的调动以及对国力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