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灭齐 3-《定秦曲》


    第(2/3)页

    前203初,汉王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前202年,汉高祖诏田横入洛阳,田横至洛阳郊,自杀。田氏齐国至此彻底灭亡。

    以上就是青玉灵书当中对这个秦末齐国的相应描述。

    在这里,齐人对齐国的支持力度可以说相对比较支持。

    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张嘉师在现在,却发现了这个时期的齐人对大秦帝国的反抗力度不甚强烈,这也让张嘉师很是疑惑。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过为何齐人会相对而言比较支持秦国。

    但是伴随着后胥的到来,后胥说出了几个因素来让张嘉师解除了他的疑惑:

    第一个是齐人一开始确实是很支持田儋三兄弟,因为齐国被秦国攻灭的时间最短,而齐人感受到田氏齐国的统治能力最强。

    而且田儋等人对齐国的治理一开始确实是比较好,并且废除了他们所认为的苛捐杂税以及暴虐法令。

    但是在巨鹿之战兵败之后,田儋兄弟对于齐国的统治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这一点也让不少齐人开始迷惑自己当初对于田儋兄弟管治他们的支持到底是有没有错。

    因为现在的田齐进行的官职,虽然还不算是横征暴敛,但是也算是让他们越来越不满。

    而且在田假以及田都叛离出齐国之前,还有一次不算是太过动荡的内乱。

    那就是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被一些忠于齐王建的官僚拥立为齐王。但是这个齐王田安还没有办法直接施展出自己的抱负,就被反应过来的田儋,命令田横率军剿灭。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齐人对这个情况并不是太清楚,而且,对于他们而言,齐国发生这种事情,也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一些自诩为齐国忠臣的齐国文武或者是平民,则是对田安被如斯对待相当不满。

    这也在某个意义上开始影响了齐人对田横以及田儋等人的支持。

    因为这些人的宣传,让一部分齐人减轻了对田儋的齐国的支持力度。

    这也就是在田儋死后,田荣以及田横兄弟想要杀死被项羽分封的两个齐王的田都以及田假,付出很大代价的原因所在。

    而在楚军跟齐国交战的时候,这一部分不满田儋兄弟的齐人,对楚军的支持力度相对更强一些。

    但是因为一些不明缘由的情况,项羽在发起了对齐国的攻势之后,居然对愿意归顺的齐人举起了屠刀。

    这也就成为了齐人对项羽的反抗越来越强烈的缘由所在。

    而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也说明了项羽的屠杀,根本就不是有计划的,而是根本就是想杀就杀。

    在史记当中,清楚的记载着项羽的六次大规模屠杀: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这一点因为一些缘由,最终未能成为大规模的现实。

    但是无论如何,从项羽的屠杀当中,对于下手对象而言,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目标。

    就连楚怀王熊心都对这一点很是忌惮以及发指:

    熊心在史上曾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齿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

    “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就是说是说,项羽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无一例外的被残酷毁灭!想想,这是一种何等令人发指的景象?故此,这个楚怀王坚执不赞同项羽进兵咸阳的原因之一。但是么,“先入关东者王之”的约定成为了熊心根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前提。

    而这一句话,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项羽的小型屠杀到底有多少,恐怕就算是司马迁都无法计算。

    尤其是襄城之战之前,项羽对被攻下城邑的屠杀行为,应该是数不胜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