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清肃 上-《定秦曲》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句话,说明了孙子兵法的最核心意义所在。

    但是张嘉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这句话更多的是在统兵作战的将军心中,更加有道理。

    毕竟坐在他这个位置上,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单独的用作战胜负来决定的。

    尤其是在民生发展方面,张嘉师可以说甚至比起军事方面的发展更加关注。

    因为眼下,他想要真的再次为大秦帝国统一原来的国土,单凭张嘉师眼下的实力,也许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张嘉师来说,他不认为一个国力并不比汉朝初期强多少的大秦帝国会有真正的发展前途。

    尤其是眼下冒顿即将将东胡人击败的情况下,张嘉师却不得不加快自己统一天下的脚步。

    有一句话饱受很多人的诟病,但是不得不说,这一句话却是非常的有道理,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假如一个国家连内部都无法整合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一个国家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而且一个能够将力量集中发挥的国家,所爆发出来的能量,远比起一个小而强大的国家要更加多。

    所以,张嘉师既然是要想办法给冒顿添堵,同样也不得不违背自己所制定的第一套方案,那就是将对于关东的乱局缓缓图之的方针,改变为对关东地区的乱局,进行相应调整。

    只是,张嘉师很清楚,去年的半年多就能够取得的辉煌战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明显是不可能取得。

    一来,接下来张嘉师面对的敌人,是齐国,西楚,刘邦以及章邯。均不是泛泛之辈,张嘉师很清楚,要是他尽力进攻一个人,赢面很大,但是这些人只要不是蠢到家,自然也是知道唇亡齿寒这么一个道理。要是张嘉师单独进攻其中一个大诸侯,那么接下来的人很有可能会出于各种影响而增援被攻击的诸侯。

    固然。这是一次能够让他一举击破这些诸侯主力的契机,但是张嘉师很清楚。真的发生这么一个情况,可不是那么好掌握的,而且他也要对冒顿的动向多留一个心眼才行。

    毕竟面对着冒顿,掉以轻心的话,说不定还真的会被冒顿坑得自己都找不着北。

    ……

    但是让张嘉师很头痛的事情,那就是刚刚收复的晋南郡,中原郡,赵郡以及三川郡四个地区,虽然是经过了数个月的恢复。但是张嘉师无法否认,这一个烂摊子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恢复旧貌。

    要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调动大军跟关东地区的残存诸侯决战,张嘉师都知道他并没有太大的胜算。

    这也是张嘉师一开始就打算缓缓徐图,然后步步为营采取攻势的原因所在。

    但是冒顿在前一段时间正式将东胡首尾截断,恐怕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算太多了。

    张嘉师不愿意自己在东进攻击关东诸侯的同时,北面的区域需要面对大量匈奴人甚至是其他异族趁火打劫那般的攻势。

    这样的一个情况一旦发生,那么张嘉师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真的不知道。

    为了避免这个事情真的会从担心演变成现实,张嘉师只能够思考另外一个办法来阻碍冒顿灭亡东胡的步伐。

    ……

    能够让张嘉师所做的事情严格来说不多,但是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让东胡人增加抵御匈奴人攻势的本钱,就是让东胡避免过快被匈奴人灭亡的最好方式。

    所以他才让苏角在内的都尉,暗中输送大量已经换装下来的铠甲兵器。对着东胡人进行支援。

    冒顿会不会发现张嘉师暗中下黑手,这个事情张嘉师自己都不会在意什么。要是冒顿看不出东胡人的一些装备是来自大秦帝国的制式兵器,那么还真的是一个怪事。

    而冒顿并没有以此为由,断绝跟他签订的协议,张嘉师就知道冒顿到底在盘算什么。

    那就是冒顿打算让自己日后能够更加名正言顺的出兵南下。

    张嘉师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不会为日后的情况带来转折性的变化,但是他自己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他还真的要继续做这一件事情。并且加大对东胡人的援助力度。

    只有让匈奴人在这三四年的时间无力全力南下,那么他就有把握依靠长城地区,修筑起一套更加巩固的防御体系。

    张嘉师打算在这一片区域,修筑一些棱堡进行防御性建筑,来增加长城地区的整体防御能力。

    毕竟就打击面情况而言,棱堡防御体系能够相对有效的让射程内的守军反击面大幅增加。

    张嘉师决定在合适的情况下,就在长城一线的一些要害区域修筑棱堡体系,增加长城地区的防御能力。

    ……………………………………………………分割线……………………………………

    在公元前204年7月11日,张嘉师陪同着荆无忌来到了咸阳城西面的一个小山岗上。

    在这一天之前,张嘉师对于荆无忌这个在这几年似乎成熟了很多的小丫头的要求,有些错愕。毕竟他自己也知道,在这几年的时间内,都是荆无忌自己一个人去这个小山拜祭她的父亲荆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