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征伐朝鲜 7-《定秦曲》


    第(2/3)页

    在摔落到地面一小会之后,很多受了重伤的秦军官兵,陆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气息……

    第一波约两百人,从二十条云梯攀爬的秦军官兵,伤亡过半,负责指挥的秦军百将,只得制止了之后的人员继续攀爬战斗。

    这也就是换句话说,这一次的云梯部队攻击,失败告终。

    李左车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摇头叹息:“动用攻城器械吧。”

    阮翁绍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分割线…………………………………………

    不是说李左车一开始没有动用这些攻城器械的打算,同样也不是让这些云梯士部队送死。

    而是这些攻城器械,还没有完善一些缺点。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指这些攻城器械,在李左车的眼中,相当不靠谱。

    这次阮翁绍出动的攻城器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箭楼车,另外一种则是攻城楼车。

    箭楼车的作用,就是利用高度,让弓弩手们能够以水平高度或者是更高的高度跟敌军对射。

    攻城楼车则是让攻城部队,能够从楼车中出入,直接从楼车顶部连接到城墙的过道,进攻城墙的敌军,夺取城墙的控制权。

    这两种东西,在战国时期同样也已经屡见不鲜。

    当然,李左车很清楚,虽然改进了一些缺陷,比如说速度过慢之类的缺点,但是这些楼车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使用那种用金属链条,机械驱动,辅助以纯人力推动的楼车底盘,无法承受过大的重量。

    这也就是说,楼车外部依旧只能够在一些比较关键的位置,钉上厚度较薄的金属版,抵挡一下弓弩的穿透杀伤效果。

    要是对方用大量的火箭,射击楼车,这些楼车最后还是很容易被点燃,燃烧起来。

    而那种类似于三轮车,由将近二十个秦军官兵踩踏的驱动方式,在某个意义上,确实是有效的加快了速度,但是因为可靠性问题……一旦链条锻炼,基本所有人都得再次人力推动。

    张嘉师也不是没有强调过要改进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不要说这种复杂得多的设计,因为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像后世那样,做到当时的产品。后世的三轮车,还不是会出现链条断裂的毛病,更加不用说这个时候,算得上粗糙很多的产品。

    在某个意义上,白起都对张嘉师说过一个事情:“这玩意能动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你还能强求更多不切实际的么?”

    好吧,张嘉师只能够将就着配备这些东西,然后观察一下效果。

    当然,要是张嘉师知道了包括陈平在内的麾下人员,对于这种东西还是不是太过抱诸期望,甚至是就差没有直接泼冷水,张嘉师的心情会如何,这个是一个问题。

    ……

    接下来的攻击,阮翁绍派出了八辆箭楼车以及四辆攻城楼车,在下一批派遣出去的各两百人秦军云梯士的掩护下,缓缓地向前移动。

    楼车上面没有人员,这些是为了减轻移动重量的安排。

    要不然,能够站十五个人的箭楼车,以及一个屯的攻城楼车,都别想动了。

    箭楼车的外形以及体积都比攻城楼车要小,所以在同样的驱动方式下,箭楼车的移动速度则是要快不少。

    在来到了距离城墙约两百米左右的地方,箭楼车缓缓地停下来,相应箭楼车的弓弩手,开始攀爬梯子,然后在自己的作战位置上,对着城墙的敌人射箭。

    因为这次派出去的箭楼车比起城墙要高,在推算了一下高度差之后,一个秦军什长在箭楼车上面向后挥舞着旗帜,说出了还在后面缓缓移动的攻城楼车,采取一个怎么样的高度,放出连接城墙的木板。

    其他弓弩手则是向着几乎被看的一清二楚的敌军,发射出自己上弦的弓弩箭镞。

    很多躲在垛墙后面的朝鲜军,陆续被射中。而一些朝鲜人的弓弩手,则是在军官指挥下,射出了火箭。

    但是,这些火箭发射出去的数量,以及密度都太低,一时半会也没有造成对箭楼车的杀伤效果。

    但是,一个眼尖的秦军弓弩手,看到了城墙上居然摆放着几架床弩之后,不得不大叫起来。

    朝鲜人有床弩,这个事情可真的是让这些秦军弓弩手吃惊不已,从朝鲜人的表现来看,对方似乎不是太过于熟悉使用这样的重型器械。

    几个朝鲜人应该是接到命令,要动用这些弩车,但是几个朝鲜人忙活一阵子都无法有效的装填一次弩。

    秦军弓弩手当中的神射手,纷纷将目标放在这些操作床弩的朝鲜军人身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