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军政会议-《定秦曲》
第(2/3)页
张嘉师在听完了萧何说出来的这些话之后,很快就释然。
他不是怪萧何等人调动这些本该是他私人财产的细盐。而是对陈平等人的急智很是开心。
毕竟在听到了陈平说出来的那些记录之后,张嘉师就知道了陈平等人,忙活了多长的一段时间。他也不在意这些细盐的去向,毕竟这些细盐摆在现在这个环境,确实是一种几乎是无本的暴利贸易。
在张嘉师的眼中,这些细盐,自然没有后世的那种纯度达到96%以上的氯化钠细盐那么好。在某个意义上,这些细盐,还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滥竽充数的产物。
但是,在现在的大秦帝国,这些细盐的贸易,完全能够搭建出一条金光闪闪的钱途。
沉思了一下之后的张嘉师,看着萧何,露出了一丝笑意:“既然如此,萧功曹,日后此事以及那个盐场,就交给萧功曹全权负责。”
张嘉师说出来的这句话,让很多人,包括萧何在内的人,都愣住了。
因为张嘉师的这句话,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识。
而张嘉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句话居然有着这么大的影响,他微微一笑,掩饰着自己的尴尬之后,缓缓说道:“本将军说的是这个盐场的产出,完全归由萧功曹负责。”
听到了张嘉师的这句话,很多人的惊疑表情缓缓恢复过来。至于陈平,更加是看到了萧何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因为在陈平的心中,可是很清楚,萧何被张嘉师的这句话吓得不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要是两位公主追究起来,倒霉的自然不是张嘉师,而只可能他萧何一个人。
不过,张嘉师的话,让陈平感觉出,张嘉师完全不在意这方面的事情。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错觉。现在么,张嘉师既然都这么说了的话,那么很多事情都很好解决了。
在他们这些算是左将军府文官体系的高层商议当中,光是那些在这些天生产出来的细盐,就能够有效解决很多关乎于粮食以及一些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
不要小看了这些细盐的需求,在陈平等人的推算当中,哪怕是产量再提升十倍,拥有着一定购买力的阶层,都能够完全消化掉。
这个还仅仅是是指大秦帝国的情况而已。
箕子朝鲜虽然远远落后于大秦,甚至是跟原来盘踞在辽东郡的燕国残部相比,都有所不如,但是,要是这些存盐仅仅是运输到箕子朝鲜贩卖,说不定都不要几天,就能够销售一空。
而有了张嘉师现在的保证,陈平以及萧何等人,该烦心的事情,已经不是该卖给谁,而是安全方面了。
………………………………………………分割线…………………………………………
接下来,张嘉师提出了几个不是相当重要的民政方面问题,都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虽然说陈平等人,对于这方面,大概只有萧何以及曹参两人算是比较精通,但是在这些天以来,几乎成为甩手掌柜的张嘉师,同样也是靠着陈平等人的废寝忘食,才将辽东郡的相应事务处理好。
所以很多方面的问题,对于陈平等人而言,已经不算是两眼一抹黑。
而接下来,张嘉师将注意力放在军务方面。
被张嘉师推荐为辽东郡守的苏角,在跟自己的都尉阮翁绍对望一眼之后,苏角缓缓的站起来。
这样的职位安排,说实话,是苏角渉间以及张嘉师嫡系之间的一种妥协。
辽东郡守一职,事实上可有可无,因为名义上管辖七郡军政的张嘉师,可就是居住在定襄城内。
而郡守府也早就被陈平萧何等人,当做了办公场所。苏角也在张嘉师去面见始皇帝嬴政的时候,被安排到辽东郡外围,负责长城区域的防务。
可以说,苏角这个辽东郡守,更多是一个实衔虚职。
而阮翁绍的辽东郡尉,则是张嘉师嫡系之间跟北疆军团原来的官兵体系,相互之间的一种妥协。
事实上,阮翁绍都很清楚,他这个辽东郡尉,也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玩意。
当然,在外人当中看来,苏角,阮翁绍,陈平,萧何四人,分别是辽东郡左将军府的四条支柱。
在这个场合当中,苏角同样也拿出了一份竹简记录,缓缓的朗读起来:
“辽东郡部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整合以及重新编制,军力为两万三千五百余人。其中分别有着材官一万五千人,骑士三千人,战车五百乘,弓弩手五千人……”
伴随着苏角那比起陈平要洪亮不少的声音朗读下去,张嘉师理解到一个情况,那就是,这两万三千多人的部队,是实打实的正规军而不是那些滥竽充数的替换郡兵。
而且,确切完成了陈平等人相当腹黑的指示,本来不属于辽东郡编制的那六千临时援军,基本上全部被打散混编到各支部队当中。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援军,还有之前被张嘉师调动过来的轻车士以及弓弩手郡兵,同样也做出这样的调整。
张嘉师可以很清晰的理解到一个情况,这些接过来的部队,完全算得上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按照白起原来的想法,这些借来的部队,很是不值得信任。但是么,白起在当初知道了张嘉师麾下部队的战损之后,不得不说出这个建议。
不要说两万三千多人的兵力很多,平摊在长城的必要防御力量就足足需要一万六千人左右。
剩下的兵力,要维持整个辽东郡区域的内部治安,甚至说是拆东墙补西墙……
好吧,要不是张嘉师知道,在这个情况下暴兵无疑是自掘坟墓,张嘉师都不介意让自己的部队,人数更多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