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林强生参观了被视为“本田发源地”的枥木汽车研发中心,本田的历任社长多是从这里走出的。
他走马观花的参观了本田汽车的撞击试验场,日本车讲究溃缩性能,日本人称为缓冲吸能技术,其实这个概念是由德国人发明的,奔驰汽车首先提出并研发应用,而日本人却做到了极致。
给林强生做讲解的是一名叫川本信彦的高级工程师。他对林强生说道:“本田汽车追求最先进的性能,具有出色的轻量化、良好的节油性和完美的动力性。以及不输于德国车型的安全性!”
川本信彦用一辆正面被撞得稀巴烂,而驾驶室却只是轻微变型的思域说道:“在我们的车身前部和后部,运用了最先进的缓冲吸能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保证汽车驾乘人员的安全,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后面迎受到的冲撞,我们都力求减少给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说到底汽车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关键不在碰撞中保证车不变形。而是保证里面的人不变形。而汽车撞击到人的时候,车壳越硬撞击的瞬间越短,转移到人身上的冲击力就越大,人伤得也就越重。采用了缓冲吸能技术,车壳能为乘员吸收绝大部分的撞击能量。这样就使得事故发生时死伤的风险大大的降低!”
林强生问了一个很脑残的问题:“川本先生,缓冲吸能用安全气囊不就行了吗,安全带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啊!按我的理解,车壳越硬越好,这样撞击上去的时候我就不会有损伤了!”
川本信彦有些不敢相信林强生会这么说,他张口结舌的说道:“理想是那样,但是人毕竟不是钢铁,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冲击力,而且车壳也不应该是承担挤压变形的主力,在剧烈的撞击中它也承受不住的!”
河岛喜好对林强生说道:“林先生,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汽车正面突然受到撞击,安全带就很容易把人勒伤,造成身体内部器官损伤。人的惯性加速度砸在爆开的安全气囊上同样如此,内脏器官和脸部都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有可能瞬间致死,致残!”
他向林强生指了指假人的颈椎、脸部和****:“这时候,单纯依靠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不是十分可靠了!请记住,我们目的是最大的减少人员损伤,这样良好的缓冲吸能设计就可以起到这一点重要作用。
试想,用恰当硬度的金属,按照力学原理做成能控制折叠方向和幅度的结构,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这就是我们设计汽车的理念,精确的利用缓冲吸能技术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林强生惊讶的点了点头,在中国汽车工业界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也没有什么人研究这个课题,他赞叹的说道:“这可是非常考验设计和计算能力的!”(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