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工业之花-《工业民科》


    第(2/3)页

    在这年头,买苏联拉达,出了毛病,你且等吧。那是进口的苏联货,零配件坏了,有的可能还要等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换上新件!

    苏联人的办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这种出口外国的车辆,他们更管不过来。

    江岸汽车厂就在市里,车辆就在家门口卖,那多方便啊!领导们对于家门口的这家汽车生产企业,那是特别的有感觉!

    厂里虽然现在不能生产齿轮、轴承等零配件,但是他们和滨城的几家轴承企业,齿轮生产企业,都有很好的联系,在和他们的合作中,也从来没出过问题。

    变速箱可不是画出来就能造的,和齿轮组材料有密切关系。材料强度等性能不够,设计再好也没用。实际工作的时候,如果材料性能不合格,能把变速箱里面的齿轮全部打碎。

    汽车厂现在用的轴承和齿轮,都是省工业局介绍的,由滨城市内的工业单位提供的。

    轴承方面,进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时期,轴承工业为满足“大打矿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汽车轴承生产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轴承厂又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中国轴承工业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代之初的建厂高.潮中,全国滚动轴承厂家已达600多个。在此期间,短圆柱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都有较快发展,轴承品种规格日趋齐全。

    到“五·五”初期,中国轴承制造业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尔滨、洛阳、襄阳轴承厂和sh(别的地方可以全名,这个地方为什么用拼音!难道是没脸见人?)轴承行业五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以及星罗棋布的中小轴承企业。

    并建立了综合性的科研与工厂设计机构和一些行业内的工艺装备与测试仪器专业厂,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科研生产和后勤保障较完善的轴承工业体系。

    据1977年171个主要企业统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轴承产量1.2亿套,职工14.7万人,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8万台,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全员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发展期有较大的进步。

    在齿轮的发展制造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齿轮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起了齿轮机床、工具、量仪、专业齿轮和齿轮箱制造厂。

    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齿轮制造行业。低速重载和高速大功率齿轮的设计和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已成批生产了出来。国际上生产的各种锥齿轮的制造技术,我们也已基本上掌握。各种型式的蜗杆副,也已能够自制。

    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和机床行业的大批量的齿轮,在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于船舶和航空机械的高速和高速重载齿轮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对齿轮啮合原理、精度与检测、强度试验与计算、材料与热处理、高精度高效率制造工艺、新齿形、新工艺方法、新的齿轮型式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强生设计配套捷达的发动机,考虑到国内的现实情况,特意降低了功率、性能。因此现在他们出产的捷达,在低功率的环境下,还未有变速箱齿轮打碎的情况。

    不过,林强生始终感觉这个材料问题,是个大事,必须得重视。

    幸好现在公路上的汽车不多,齿轮碎了,人也不至于会有多大的事情。像后世的某些轿车,不就经常听说齿轮碎了,还照样卖得很好。

    不过凡是就怕万一!这轴承和齿轮,都是核心科技!还就得叫个真,必须得掌握!

    现在他们厂出产的捷达,所用的发动机是一台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57kw,最大扭矩128n·m。

    这在1980年前后是个相当不错的参数,它搭配4速手动变速器,能达到13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

    最高速时,除了有点抖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后世的现代车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