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变化-《汉家日月》


    第(2/3)页

    这里人口一多,自然各种消耗也随着增长,一些敏锐的小商小贩也闻风而至。如今的马头营,家家户户每天出去干活,这每日的口粮由千户所供给,但是同时他们每月都还有固定的月粮,由此多多少少家家户户的手里还有些积蓄。

    虽然家家户户都是苦惯了的,平时对于任何家用都是省了又省,牙缝里扣了又扣,但整个马头营上下加上外面散布的屯堡,总人口近七千多人口。这七千多人口平时再怎么省,一些针头线脑,一些生活必须品的还是免不了的,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

    特别是现在马头营还在百废待兴的阶段,粮食,布匹,青菜,肉食等,都要向外购买。因此,除了一些卖针头线脑的小贩,一些手眼灵通的商号也纷纷前来马头营,希望也能分杯羹。

    到了马头营,他们纷纷也是喜出望外,这里百姓的购买力比起大明其他地方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除了一些军户的零零碎碎采购,其中尤其是马头营吏书署经常性的向他们大手笔的采购物资,虽然这马头营各方面价格压的很低,但是数量巨大,也是让他们狠狠的赚了一笔。在多次交易以后,就是这些商号的掌柜也是惊叹,这马头营千户所难道私底下藏有金山银山?哪里来的如此多银子?

    但是也有让这些商号不爽的地方。因为马头营千户所在城外另外开辟了地盘,划下了“商业区”,据说是防守于望大人亲自命名的。在这商业区里,让这些商号自行建设楼房,商铺,还有仓库等,根本不允许进城营业,还有就是严格执行了商籍制度,对每个前来的商号都盘根问底,都必须有乐亭本地的保人出面,如果来的商号来历不明,没有保人,根本不接纳。

    除此之外,这马头营内外关卡严密,每次他们进货进来,都要严格的按照货物数量执行朝廷三十税一的制度,少一个铜板都不行!这些商号何曾几时向朝廷交过一个铜板的税?对此,他们也是提出抗议,马头营的回答很简单:“要么按照马头营秩序合法经营,要么另请高就!”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

    为了乡下一个区区千户所而大动干戈似乎也不值得,没的让旁人笑掉了大牙,再说看到这钱的份上,这些商人都不约而同的暗骂:擦,我忍!

    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地来的商人和前来卖青菜萝卜的乡下人增加了不少,让马头营的商业味道浓了很多。

    特别是马头营城外的的商业区,更是过一段时间就有一家商号的新店开门营业。比起去年马头营内商客调零,死气沉沉,真是恍如梦境。

    商人的纷纷到来使现在的马头营已经有了一些繁华的味道。粮食、棉花、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在此,让马头营越来越热闹。

    这些商人的到来,还产生了另一个的需求,就是吃食!这些商人可不像那些底层的苦哈哈们平时舍不得吃肉,商人们平时吃的用的都是很大方,他们可以自己运来粮食,棉花,布匹之类的货物,但是吃的青菜,肉食这种不易储存,容易腐烂的食品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这段时间马头营的青菜和肉食价格不断上涨。

    听闻了这些消息后,附近一些民堡的民户们都开始大力种植起蔬菜,养殖起家畜来,每天他们便担着自己出产的农产品,走个十几里路,甚至几十里路,到马头营来卖东西。

    如此,马头营商业区除了有门面的店铺外,街上还多了许多衣着破烂,满脸皱纹,神情憨厚的四处乡民,他们担着自己的一些土特产,他们多卖一些青菜、萝卜、大蒜、葱、瓜等,又或是抓来了清河里的鱼。他们满怀希望地在街头街尾整排蹲着,希望能卖一些钱,换回一些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回去。

    对于这些四处赶来的民户叫卖土产品,马头营却是额外优容,不仅不收他们的税,后来反而又额外给他们划定了贩卖区域,一切都是免费,唯一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不得乱扔垃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