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相位之争-《捺钵王朝》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流火烁金的六月,钠钵大营来到上京西面的黑山脚下扎营驻夏。黑山即后来的庆云山,山势高耸,溪涧清澈,是避暑的最佳去处。这里向南五十里就是去年穆宗皇帝被杀的怀州,再向南二十里便是去年冬祭的祖州木叶山,而东面五十里则是契丹的第一座京都上京城。上京附近方圆百里,山高水长草原辽阔,是契丹人的祖兴之地,是契丹人走遍天下仍然眷恋的地方。

    朝廷半年后重回这块土地,令人有着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营地驻扎好,皇帝坐朝议事。这是盘道岭凶案之后第一次重要朝会。之前在大营行走途中虽然也有过会议,但都是临时简短的就事论事,和议夏大营正式驻扎,朝廷郑重其事开朝论政大为不同。但今天不是百官齐集的大朝会,只是一次小朝。参加的是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重臣,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会议地点选在一间议事小帐,皇帝脚下没有丹墀,只有面前一张不大的龙案。下面契丹、汉班两排人相对站立。

    “今天是坐夏开营的第一次会议。诸位爱卿,有什么事需要提出商议的吗?”皇帝耶律贤端端正正坐在龙椅上,腰杆挺得笔直,觉得有些口干舌燥,咳嗽了两声问道。

    魏王萧思温被人所害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皇帝第一次正式坐朝还有些不习惯。往日国丈肥胖的身子往身边一站或是赐坐在侧,虽然感到压抑可也觉得是个稳稳的依靠。

    众人一时无话。想想都觉得没有什么要说的。小事无需上会就解决了,大事上了会也解决不了。

    萧思温死后,虽然皇帝好好的,整个朝廷却都有一种群龙无首的感觉。萧思温有着众多官爵,但是最重要的是北院枢密使。朝廷里和宰相沾边的官职名目繁多,诸如政事令、侍中、同中书,北南府宰相、北南大王,南院枢密使,但有的是虚衔,有的是职责有局限,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只有北院枢密使一人。北枢密院掌管军国大事,在契丹没有一件大事不与军事有关。所以北枢密又是无所不管的总领。北枢密手握兵符,可以调动全国军队,更是拥有难以受控的铁腕。如今这个职位出缺,朝廷真的就成了飞不起来的无头之鸟。如果皇帝是个乾纲独断的雄主,就像前几朝的太祖太宗世宗穆宗一样,北枢密倒也常常缺位,对政务毫无影响。可本朝皇帝刚刚登基不到一年半,原本就是个摆设。现在虽然堂而皇之地坐在龙椅上,可还是像个穿戴衣冠的空架子。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藐视皇帝的权威,比如代行上京留守韩德让,那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拥君之臣。可是碍于年轻新进,不便出头,也只好先缄口不言。

    耶律贤扭动了一下身子,觉得十分尴尬,不知道是该宣布散会还是再等等。

    “皇上,小王有事要奏。”忽然一个人打破了冷场。皇帝心里一松,总算可以开张了。却一看竟是平素最不正经的宋王耶律喜隐。“臣以为当今之际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追查刺杀魏王的凶手,当然这有夷离毕院和刑部,用不着咱们操心;那其次一件就是要从速除拜北院枢密使。魏王遭人谋杀,皇上年轻,刚刚登基,新朝千头万绪百事纷繁,没有宰相辅佐可是万万不行。所以要说议事,这是第一件最最紧要的事。”喜隐一本正经地说。

    耶律贤刚松一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这件事怎么好当众讨论呢?刚想要转移话题,就听见秦王高勋的声音说道:

    “此事应该由皇上圣衷独断,怎么能由臣子们随便议论呢?依臣的主意,不如讨论一下南面的军事。”

    不愧是朕的从龙功臣,皇帝心里赞了一声。其实高勋心里另有打算。这位秦王几个月前出乎人们的意料乖乖奉调入朝,把南京交给了燕王韩匡嗣。并且在南院枢密使的任上恪尽职守尽忠做事,不分巨细事必躬亲,给人们留下一个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印象。可是他的心里仍是不甘寂寞的本性难移。萧思温死后,他的目标就瞄向北院枢密使。汉人在契丹从来没有人坐上过这个位置,他就是想破一破这个先例,让自己的大名传扬天下。他觉得自己身为四朝元老、戴翼功臣,当王爷二十多年,如今又是南院枢密使,这样兼而有之的资历身份无人能及,这个雄心决不是梦想。他已经开始四下活动,自己极力表现,并找人替他说话。他当然不想在这里讨论,他知道那些宗室皇亲肯定不会让他如愿。

    “此为国之公事,又不是皇上后宫私事,为什么不能公开讨论?皇上不和咱们这些宗室皇亲商量又和谁商量呢?”喜隐语调提高,一手叉腰,瞪大了三角眼瞅着高勋。

    “宋王说得对。公事公议,宰相乃朝廷公器,又不是皇上口袋里的私物。宋王兄想必已经有了人选,说出来大家议议?”

    这是冀王敌烈的声音。他当了王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去太原支援北汉。半路被宋军打了个埋伏,差点马革裹尸。仓皇逃了回来。被萧思温臭骂一顿,还要军法从事。害得他这个堂堂王爷不得不跪地求饶。虽然没有挨打被杀,但是受到的羞辱比受屈多年不得封王更加难堪。他没有对人说起过这件事,因为萧思温命他封口。他自己也乐得对这糗事保密。可是心里对萧老儿和他保的这个呆皇帝恨之入骨。见宋王跳出来,便不问来由地跟着起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