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刺杀杨浩!-《立鼎1894》


    第(2/3)页

    他不是狂妄自大,自从亲眼见识过这时代的国术高手真正“一扑三丈”的身手后,杨浩确定在五米距离上,霍元甲乃至更强的高手完全能在刺客掏枪、瞄准、射击的短暂时间里,横身拦在自己面前。

    这种反应速度,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视觉能力,以至于看上去好像在瞬移。

    国术高手配上防弹衣,就是世间第一流的肉盾。只要他们不被一枪打死,接下来就没有刺客任何机会。

    这时代最顶尖的枪械刺杀技术,还在杨浩的部队之中。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估计也就是清廷养活的那些高手。但那些人多半不会用枪,所以离着远了没什么用处。

    至于说外国人?在确定能掌握远东局势之前,还没有哪一家敢冒险得罪拥有舰队的杨氏,除非他们打算看着自家在远东的舰船纷纷变成废铁。

    终于,洋人为主的中外媒体十几家提问完毕,各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国闻报》也象征性的提出几个正面意义的问题,比如说新军在辽东战事中的功勋,由此而产生的对中日合战,乃至远东政局的巨大影响等等。这无疑是要为杨浩统帅力量的正义之举张目,来一个足尺加五的宣传。

    那慢慢蹭到前面的青年终于站到杨浩的正前方。

    他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收敛起来仇恨,高高的举手。在得到周建镐的点名之后,大声问道:“我是《大清政报》的记者周子清,请问杨先生,在你的心目中,大清朝廷与所谓的中国,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孰轻孰重?你和领导下的新军要效忠的又是哪一个?请明确回答!”

    哄闹的人群猛地寂静下来,原先面带微笑看热闹的洋鬼子,纷纷向前探出半截身子,竖起耳朵听杨浩怎么说。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一个回答不好。立刻就能引起全面的清国内斗明朗化。

    杨浩意味深长的看了这青年一眼。又转头一一看过在场的所有中国人。在异样的寂静之中,一字一顿的清朗答道:“自古至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数千年来,中国曾经受过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数十个王朝政府的统治,详细情况,可以通过阅读二十四史得到比较清楚的答案。今日的清政府,也是其中一个王朝,并且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将永存。她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象征而永远矗立在地球之上!”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足以让在场任何一个人听清楚。半懂不懂中国话的洋鬼子,也通过翻译大略听清楚。尽管对其中的狂妄不以为然,却也不得不承认杨浩的勇气,和此时浑身洋溢的那股舍我其谁的豪迈、霸气,足以超越他们见过的任何一名中国人。

    那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国家和文明的荣耀与骄傲,绝非虚张声势的强撑。

    周子清的脸孔一阵扭曲,心中涌起压抑不住的狂怒。这个混蛋,果然是无法无天。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说出这样的话,简直自寻死路。

    杨浩却不理睬他涨红的模样。喷火的目光,又道:“我和我的同伴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便是要让中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新军的战斗,正是军事上的捍卫领土和尊严之完整。将一切敢于侵略我们,试图将不公和屈辱强加于中国头上的敌人,毫不留情的打出去!”

    “而我本人所多次呼吁的,乃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对文明的中国应有之状况做一概括规范,并由此而敦促现任政府就此作出更张改制。最终令执政府的职能和行为规范转变,成为一个拥有文明国度领导群体合格水准的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我们一起为之努力行动的所有人,都是中国文明之路的探索者、实践者、先行者。”

    或者说,我们就是一群革命者。

    周建镐在心里默默的补充,望向杨浩的目光充满钦佩和景仰。这才是他们的领袖,众人之师所应有的风范气度。我们要做的是前古未有之光辉伟业,自不需要对旁人遮遮掩掩。明知道会遭受种种艰难险阻,仍要昂然无惧的奋力前行,如此气势,谁堪与之并列争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