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誓师出征-《立鼎1894》


    第(2/3)页

    背靠声势浩大的太平军,官员早已闻风丧胆。那之后这几十年来,汉臣已经彻底坐稳了位子,上下的统治严丝合缝,要凭着区区几十人几百人造反?作死!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孙文他们,还没有站到国际全局的眼光来考虑,光凭一腔热血干革命,只能是吃亏。

    唯一可以称赞的,是他们的行动真的唤醒了一批有志青年,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前赴后继,不住的晃动满清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基,终于最后轰然崩塌。

    但,两人毕竟是意志坚定过人之辈,仅仅些许的失神后,孙文就断然的摇头,一字一句凝重的道:“不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不会退缩。我想,只要我们敢于站出来,广大的国民会认同我们,列强也希望看到一个进步开明的中国,这是我们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转过头,他又一脸希冀的望着杨浩道:“先生把一切都看的很透,胸中又有韬略,何必再继续为清廷粉饰太平?不如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革命的光荣伟业?”

    他的双眼之中充满热望,那温度都能把空气给点着了。

    杨浩却给吓了一跳,谁乐意跟你们搅合到一块儿啊!根本就行不通的好吧?万一被当成炮灰给你这“远距离革命家”坑死,那才叫悲惨。

    淡然拒绝:“咱们的理念不同,道路也不同,还是各自行动的好。这样也可彼此呼应,说不定更有奇效。”

    杨浩太清楚孙文这个人,其拉羊传教一般的作风贯穿始终,颇能忽悠一些热血青年供其驱策,革命领袖的感染力是不缺的。

    换做其他人,估计早就敬而远之,该干嘛干嘛去了。

    杨浩也是受网络上各种讥讽笑骂文章的影响,对孙某是有看法的。不过这看法不能宣之于口。

    孙文和陆皓东一同叹息。不过他们也能够理解,大家的出身和生长环境都不同,看杨浩的样子就知道,对事物的看法跟他们迥异,言语之间信心十足,其早有定计,难以动摇的。

    双方都没有绕弯子,话都摆在明处,结果自然是让两人非常失望。

    孙文最后叹道:“看来,我们是无法与先生取得理念上的一致了。”

    杨浩呵呵笑道:“未来的道路如何,谁也没有确定一定能成功的把握,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多一种尝试,就可能为以后的革命减少一分危险,彼此相互扶持之余,保持相对的独-立,其实效果更好。两位以为呢?”

    这是摆明了要跟他们划清界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