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严复入伙-《立鼎1894》


    第(2/3)页

    认真的盯着杨浩问:“那么,你来找我,是要拉我入伙喽?”

    “不是入伙。”杨浩正色回答,“是邀请先生作为《国闻报》的总编,担当起将此报纸做大做好,使其成为启发国民、警醒同胞、宣传近代国家民族之大义,带来昌明开放之思想,真正引领我四万万炎黄子孙走出混沌,不要再一直**下去的先行者!”

    这份担子够重的!自信如严复也觉得不安,赶紧摆手:“我可当不起如此夸赞。再说,你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模式,要我发一些文章还是可以的……。”

    杨浩呵呵笑起来:“这不过是我们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生硬拼凑进去罢了。主要的内容,还要靠先生这等大才主持更新点评,更为专业。再者,也唯有先生的号召力,方能聚拢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进来,一起努力,把它办的更好。我们只要全力做好牵马坠蹬的工作,保证诸位衣食无忧,安全安心。”

    严复能看出来,这份报纸秉持的风格,既不偏向保守,一味的崇古守旧;也不国度崇洋,在传播中华文明成就和经典的同时,平和翔实的描述世界格物学术的进程,让读者能自己做出清醒直观的判断,启发思维。

    这要比一向以来摁着头皮强压硬灌的做法要好得多,也能让消息闭塞的广大国民,有办法看清楚,列强的强大,并未凭空白来,他们也是从弱小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国的落后事出有因,却绝非一切都不可救药,认真辨析数千年来兴衰变化,找出应该革新的,应该继承的,应该发扬的,与西方学术相融合,才是振兴之道!

    严格来讲,严复是真正懂得了中庸之道,明白不能用非此即彼的做法武断的去摧毁一切,动不动就打烂了重来,是绝对要不得的。顽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激进的“全盘西化”,只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恶果,让中国的复兴,平白走许多冤枉路。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处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骨眼上,中国人千年前那种雍容大气、从容自信的气质早已荡然无存。

    中华文化,在北宋初期达到巅峰。释放出无限的灿烂光辉后,随着司马光与王安石掀起的党争,将儒家为代表的文化力量引入扭曲和闭塞,急转直下。元代的大破灭,明代以朱子章句为蓝本,科举成了控制思想的工具。朱元璋自以为是的蛮横划定一切,让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永远成为了历史。

    读书人都只是为了做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保护宗族。他们名义上效忠皇帝,实则首先抱团守住士人阶层的利益,等而下之的是疯狗一样的内斗,合起伙来踩住军人,践踏商民,疯狂搜刮利益为自家所用,最终把一个汉家王朝活生生的搞垮!

    民心大丧,文明分崩离析,他们却又恬不知耻的立即倒向蛮夷,历经这二百五十年来的压抑、阉割,节操是一点都没见到,除了自己的名利,什么国家民族,什么大义立场,全都抛到脑后!

    这样一个阶层,一个群体,一个力量,整整千年的揉搓,把真正的华夏文明那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包容并蓄、昌明智慧的本色几乎完全改变。被列强枪炮打懵了的清末士人,想当然的把他们学不到家的传统文化,当成了罪魁祸首,完全不加分辨的,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祖宗和文化身上,倒过头来匍匐到西方机械文明的脚下跪舔。

    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脱去旧时代士人的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短视狭隘,毫无节操、不加分辨的去否定一切,追捧根本就不成熟的偏颇文化。结果,自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长达百年的颠沛创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