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集 李寿成都称汉帝 刘翔江左责晋臣 1-《两晋风云》


    第(1/3)页

    却说夔安向石虎献策,说道:“方今天下,以我大赵最强,东晋次之,其余皆不足道。陛下欲统天下,终须灭晋。而晋有长江天险,水军之利,若要灭晋,必须借得蜀地上流之势,水陆并进。”

    石虎道:“蜀地现在成国手中,不属朕土,如何可借?”

    夔安道:“陛下可即遣使去成都,约李氏出兵,许言平分江南。其若相从,则合两国之力,数道并进,效西晋灭吴之法;若其不从,则可借机先取巴蜀,然后顺江直下,直取建康。东晋朝既灭,陛下以一大将西取凉州,以一大将东攻慕容,势如摧枯。天下定矣。”

    石虎大喜,即依夔安之计,遣使去成都,约成国出兵,共谋江南。且按下不提。

    却说大成国主李雄,西晋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十月在成都称王后,又于西晋永兴三年(公元306年)六月称帝。李雄虚己好贤,随才授任;命太傅李骧养民于内,李凤等招怀于外;刑政宽简,狱无滞囚;兴学校,置史官。降低赋税:百姓中成年男子每年每人交谷三斛,成年女子减半,病人又再减半,每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事少役希,民多富实。因此,当时天下虽乱,巴蜀却独无事,年谷屡熟,以至门不闭户,路不拾遗。

    李雄既已占据巴蜀,又北取汉中,南收宁州,然后闭境自守,并不与晋为敌。一年,巴郡告急,说有东晋兵出现。李雄不忧反喜,说道:“朕常忧晋势微弱,恐为石勒所灭,不想他们还能举兵,使人欣然。”后又有凉州张骏,遣使来向李雄修好,并劝李雄自去帝号,向东晋称藩。李雄道:“朕从前为士大夫所推,因此称帝,本心并无帝王思想,也想成为晋朝的元功之臣,扫除氛埃;但这些年来,晋室衰微,恩德、声望不振,朕翘首东望,已有多年了。”

    又一年,张骏以治中从事张淳为使,去东晋上表,因此向李雄借道。李雄就于宫中设宴,与张淳道:“卿身体丰胖,而今天气炎热,何不在此小住,等待天气转凉?或者派一小吏代往?”

    张淳道:“寡君因皇室远徙江南,先帝的梓宫未能送返,生民涂炭,无人拯救,所以派我向皇都表达诚意。所议之事重大,并非小吏可以传达的;如果小吏可以胜任,我也就不必来了。虽有火山汤海,也将前往,天气的寒暑又有何惧?”

    李雄问道:“贵主英名盖世,境内地险兵强,何不自己称帝,自娱一方?”

    张淳道:“寡君自从祖父、父亲以来,世代忠贞,因国耻未雪,枕戈待旦,哪能自己享乐呢?!”

    李雄惭愧道:“朕的祖先原本也是晋朝大臣,因天下大乱,与六郡之民来巴蜀避难,为众人所推,遂有今日。江东若果真能在中原中兴大晋基业,朕也会率众相助的。”遂为张淳备了厚礼,送他上路。张淳终于到达江东,向东晋朝转达了张骏的心意。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李雄忽然发病,头上生疮,身上原有许多创伤,全都化脓溃烂,诸子厌恶,远远躲避,唯独太子李班昼夜服侍于侧,不脱衣冠,为他吮脓。李雄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字武考,乃故太傅李骧之子——受遗诏辅政。六月丁卯,李雄病故,时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年。

    李班,乃李荡之子,先立太子时,群臣皆谏:“自古立嗣,必先从亲子中选定,为的是彰明定分以防篡夺。吴王舍其子而立其弟,终致专诸刺僚之祸;宋宣公不立与夷而立穆公,卒有华督弑主之变。事贵守经,不宜自乱。”李雄道:“朕兄李荡,本是先帝嫡统,有奇才大功,帝业将成而英年早逝,朕常悲悼。朕闻传国以嗣,嗣不肖则以德,朕虽有子,但皆非鼎器,李班仁孝好学,必能负荷先烈。”遂立李班为太子。太傅李骧退而流涕道:“祸乱自此始矣!”忧病而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