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集 石世龙诱杀王弥 司马睿出镇江东 2-《两晋风云》


    第(2/3)页

    捷报传到朝廷,司马越大喜,重赏顾荣、周圯、甘卓诸人,并授官爵。顾荣、周圯、贺循都不愿为官,各自散众还家。

    司马越因陈敏之乱已平,遂欲从宗室中择一得力亲王出镇江东。因此上,引出司马睿与王导两位人物:

    司马睿,字景文,乃司马懿庶子司马伷之孙,自幼沉毅机敏而有度量,太熙元年,其父司马觐死,司马睿依例嗣爵为琅琊王,因系皇室旁枝,无兵无权,地位很低。到了晋室大乱,互相攻杀,骨肉相残,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行事越发低调,因此不为当世所重,唯独侍中嵇绍却道:“琅琊王骨格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后来,司马越西征长安,司马睿应檄响应,因有功,很得司马越的器重。

    王导,字茂弘,琅琊(在今山东临沂北)人,乃光禄大夫王览之孙,镇军司马王裁之子,当朝大臣王戎、王衍、王敦、王澄皆其堂兄,家族十分显赫。王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素怀大志,时人称其有“宰相之器”,早年在洛阳时,与司马睿相识,互相器重,很是投缘。时下正任东海王府参军,因才识卓越,深得司马越的信任。

    却说陈敏之乱既平,司马越便想择一得力亲王出镇江东,王导料中原终将衰乱,难以再兴,江东虽经石冰、陈敏之乱,人物尚全,兼有江淮之险,三吴富庶,是块宝地,遂向司马越力荐司马睿。司马越颇以为然,遂表司马睿为假节、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及江南诸军事,并以王导为安东司马,出镇建业。又命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阳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随同渡江,助守江东。——史称“五马渡江”。

    但司马睿素来没什么声望,到了建业很久,也没见有江东豪杰、士绅前来拜访。王导为此甚忧,正好扬州刺史王敦来访,王导便道:“琅琊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不够大,江东豪杰不肯来附,正由于此。贤兄现在的名望已经很高了,应该帮一帮琅琊王才对。来年三月初三,江东士庶无论老幼,都会到水边祭祀鬼神,祈福消灾,名曰‘修楔’,贤兄可在这日与我随琅琊王出游观楔,使江东士庶皆知琅琊王之威仪。”王敦从之。到了三月初三,王导即令大排仪仗,请琅琊王出府观楔。但见白旄黄钺,皂盖朱幡,旌旗飘扬,仪仗如林,司马睿端坐肩舆之上,王导、王敦及北来文武各骑大马,侍从于后,精甲五千,刀枪映日,浩浩荡荡,鸣锣前进。

    建业士庶正在秦淮河边修楔,见琅琊王仪仗如此威壮,无不“啧啧”称赞,驻足观看。顾荣、贺循等见王导、王敦及北来文武竟都如此恭敬,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司马睿也即下舆,与顾荣等一一答礼,好言慰抚,毫无骄容。顾荣等无不悦服。待到天色已晚,司马睿方令回府。

    王导又道:“今日观楔,殿下威仪尽展,当趁此收纳名士。顾荣、贺循,皆江东之望,宜倾心结之,以收人心。二人若来,则江东豪杰无不来矣。”

    司马睿遂使王导亲访二人。二人都应命而至。司马睿大喜,即以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二人又转相引荐,于是,江东名流,接踵而至。司马睿遂又以纪瞻为三军祭酒,卞壶为从事中郎,周圯为仓曹属,刘超为舍人,张闿、孔衍等皆为参军。

    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吴兴人钱璯又起兵作乱,杀晋官吏,焚烧邸阁,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率兵南攻义兴。司马睿命将军郭逸率兵征讨,郭逸因兵少不敢向前,周圯遂又率领乡里义众,与郭逸俱进,讨斩钱璯,传首建业。司马睿以“三定江南”之功,擢周圯为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

    王导又进治吴之策:谦以接士,俭以足用,清静为政,抚绥新旧。司马睿无不依从。由是,吴会风靡,江东归心。有歌为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