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强奸大队-《这个兵王会算命》


    第(2/3)页

    我的犯人有点事,你就大张旗鼓地翻号,押人,你狱政处直属分监区犯人违纪更多,怎么没见你去处理?

    自己一屁股屎不擦,成天查那个查这个,吆五喝六的,还真以为谁怕你怎地?

    下周例会上,我就当着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的面奏你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也走不了。

    创先评优,提职升级或许不行,若论起破罐子破摔,我“强奸大队”“断子绝孙”怕过谁!

    所谓的“强奸大队”和“断子绝孙”,是在一监狱狱警和犯人中间广泛流传的两个典故。

    强奸大队,就是现在的九监区。

    2o多年前,九监区还只是个维修队。当时的强奸犯罪人较多。

    性犯罪,包括强奸犯罪,历来在犯人中不被人待见,经常受欺负。

    为了保证这些人的正当权益,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就把所有的性犯罪犯人都放在九大队。

    因为性犯罪中以强奸为多,犯人们就把九大队叫做“强奸大队”。就连警察也受了这个说法的影响,在非正式场合,也都这么叫。

    如今,当初那些强奸犯早就放了,现在犯强奸罪的人也越来越少,虽然其他犯人对强奸犯仍然看不起,但是已经与以往的欺压打骂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看不起强奸犯,是因为现在小姐随处可以找,找了女人连几个钱儿都不想花,也就活该进来打罪了。

    再说,现在也没有把强奸犯都关在一起的做法了。把九监区叫做强奸大队,其实已经严重地名不副实。

    可是,这个称呼仍然顽强地保留下来,成了第一监狱监狱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警察还是犯人,都愿意把九监区叫“强奸大队”。

    这个名称保留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九监区的犯人和其他监区的犯人确实有些不一样。

    从九大队,改为九监区,名称虽然变了,但押犯人数和干警人数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直到3年前,第一监狱在生产经营上开始全面转型,向服装加工深度靠拢,加上赵观澜又谈下了一个服装大单,急需上马一个裁剪车间。

    九监区人不多,但闲置的厂房多,正适合做裁剪车间,只要把人充实进来,很快就可以走上正轨。

    于是,段子爵被任命为九监区监区长,但叫监区长实在别扭,所以,人们还都是习惯性地叫大队长,即叫:“段大队”。

    警察好配,可犯人难找,就算叫警察现去抓,也来不及。所以就只好从别的监区调。

    虽然各个监区长都喊着自己的人不够用,可还是在赵观澜的督促下,假装非常不情愿地同意放人,并且得到了以后再来新收时,给他们补充的承诺。

    其实,他们还是很愿意往外边调出一些人的。

    这种往外调人的方式,一监狱里的叫法是“甩人”。

    能够顺手甩出去的东西,自然是不太招人待见的。往外甩的人也是如此。

    每个监区,都会有一些调皮捣蛋、奸懒馋滑、老弱病残、溜边打蹭之类的人。

    有的有病残,又不够住院和进老残监区,有的就是刺头儿,总之就是犯人中的落后分子,坏人中的坏人,是监狱里的差班生。

    这些人不愿意干活,又总是惹事生非,还总是要一些条件,想着加高分。

    总想要回报,又不愿意付出,成了本监区的包袱,无论警察和犯人,都人人欲甩之而后快。

    段子爵虽然知道好孩子没有往庙上送的道理,也知道他接收的这些犯人的德行,但他一时之间也弄不到好人,也只能忍了,捏着鼻子接收这些各个监区不愿意要的人。

    因为这些人许多是破罐子破碎式的人物,所以,一度有人把九监区叫做“破罐子”大队。

    但这个叫法没持续多久,就再一次被“强奸大队”夺回了冠名权。

    也有人把九监区叫做养蛊大队。

    养蛊,是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苗疆习俗,意思是把蛇、蝎子、蜘蛛、蜈蚣等各种毒物都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得出一个毒王。取全监的坏人都集中在了九监区之意。

    实际上,事情远没有那么复杂,这些犯人也并非就是那么不好管理,九监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关于段子爵铁腕治理九监区的事,有很多传说,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段子爵这个“断子绝孙”的外号却是实实在在地坐实了。

    说起段子爵的名字,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他还是个文艺青年,疯狂地迷恋一部叫做《苏城舞会》的广播剧,里面有个龙格卫子爵,是他的偶像,于是自己就坚决改了名字,叫段子爵。

    一般人称呼别人,总是尽可能的简单,可是,几乎所有的人在称呼段子爵时,都变得不怕麻烦,不叫“段子爵”这三个字,而是叫“断子绝孙”这四个字。

    不知底细的,还兴许会以为这是个扶桑人的名字呢。不过,叫归叫,段子爵还真不太在乎。

    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令他自豪的是:他真的没有断子绝孙,反而生了一对龙凤胎,如今已经上了高中,兄妹俩学习成绩优异。
    第(2/3)页